[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5366.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金;袁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1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151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管。
背景技术
LED灯管也俗称光管、日光灯管,其光源采用LED作为发光体。其具有光效更高、更为节能、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更为环保等优点。因此,其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照明领域。并逐渐成为目前阶段代替荧光灯管的最理想产品。LED灯管与传统的日光灯在外型尺寸口径上都一样,有T5管,T8管,T10管等等,长度有0.6m、0.9m、1.2m、1.5m、2.4m等等。
业界现有采用的LED灯管,请参阅图1所示,其结构一般是透光罩10利用卡勾与铝型材20连接,而铝型材内设置开口相对的对称卡槽210,以将PCB板30收容于其内,LED灯珠40设置在PCB板上。其中PCB板30与卡槽210之间的配合,只能限制其横向方向上的位移,对于纵向,一般采用胶连的方式来限制其移动。类似结构,还可参看中国专利申请200920205498号所揭示的内容。
这种结构目前看来,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PCB板与铝型材的卡槽间的配合,匹配是不够精密的,这样两者之间就很容易因为配接不紧密,而影响散热效果;
其次,铝型材设置卡槽,其上端212必然会横向延伸出一段距离,这就使得其与LED灯珠之间的距离L1较近,爬电距离相对较小,容易导致发生触电事故。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LED灯管,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LED灯管,其散热效果差、爬电距离小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LED灯管,其散热效果好、爬电距离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管,其包括透光罩,与透光罩配接的铝型材。其中铝型材上设置有PCB板,PCB板上设置有LED灯珠;且透光罩上还设置有压板,其压设于PCB板的上面。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透光罩下端设置有卡钩,其卡接于铝型材上。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铝型材上设置有卡槽,以与透光罩的卡钩配接。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透光罩的压板与PCB板间的配接是过盈配接。如此使得透光罩的压板是以更加紧密的方式将PCB板压在铝型材上。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铝型材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开槽,其中PCB板设置在该开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透光罩上设置压板,采用压板压挤的方式限制PCB板的移动,使得PCB板与铝型材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进而也改善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去掉铝型材设置的用于与PCB板配合的卡槽,而改为凹槽收容设计,使得铝型材与LED灯珠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增加了爬电距离,进而降低了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揭示了一种LED灯管200,其包括透光罩210以及与透光罩配接的铝型材220。
其中铝型材220上设置向上开口的凹槽222,其内设置有PCB板230,PCB板230上设置有LED灯珠240。在本实施例中,将铝型材220与PCB板230间的配合,由卡槽改为开槽的设计,可使得PCB板230上的LED灯珠240与铝型材220之间的距离L2变大,增大了爬电距离,从而可有效的降低发生触电事故的概率。
进一步的,透光罩210下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卡钩212和压板214,其中卡钩212与铝型材220上对应设置的卡槽224配接,同时压板214则压设在PCB板230上,在较佳实施例中,两者的配接为过盈配接,也就是说,压板是将PCB板表层的反射片(未图示)部分向下压下了一段距离。如此设计,使得PCB板230可被紧紧的压在铝型材220的开槽222内,进而有效的改善两者间的接触,使得PCB板与铝型材间的接触在更加牢固、紧密的同时,还能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5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