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机构及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5482.2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民;施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奥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22 | 分类号: | B30B11/22;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料斗 中的 压料片 调节 机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特别是一种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导料斗,尤其是一种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机构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是指具有一定粒度的农林废物(锯屑、稻壳、秸秆等)干燥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加热或不加热),可连续挤压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的加工工艺,有些致密成型技术还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或黏结剂,一般生物致密成型主要是利用木质素的胶黏作用。所谓导料斗,是指原料由上料机送入挤压成型机那个储料斗。
现有的生物质致密成型机工作时,原料经上料机进入导料斗经常会出现导料斗堆满料,不能均匀的进入成型机内形成连续挤压,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使原料以均匀、匀速的方式进入成型磨的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机构及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机构,包括导料片、销轴固定片、转轴定位片以及转轴组件,所述导料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销轴固定片以及所述转轴固定片连接,所述转轴定位片与所述转轴组件连接,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通过移动销轴与导料斗连接,所述销轴固定片的一端通过定位组件与导料斗连接。
所述转轴组件由转轴定位套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定位套中的转轴构成,所述转轴定位套安装在所述转轴固定片上。
所述移动销轴组件由移动销轴、移动销轴固定套与圆弧垫b构成,所述移动销轴的前端部依次贯穿于所述移动销轴固定套、所述圆弧垫b以及所述导料斗侧壁的内部,在所述移动销轴的前端部上设有螺母b。
所述导料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销轴固定片以及所述销轴固定片连接。
所述定位组件由定位销轴、定位销轴固定套与圆弧垫a构成,所述定位销轴的前端部依次贯穿于所述定位销轴固定套、所述圆弧垫a以及所述导料斗侧壁的内部,在所述定位销轴的前端部上设有螺母a。
所述导料片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所述导料片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导料斗内壁之间形成有11mm的间距。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装置,由四个压料片调节机构构成,所述压料片调节机构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四个所述压料片调节机构呈环形分布在导料斗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使原料以均匀、匀速的方式进入成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导致设备闷机;
2、由于导料片的外侧边缘与导料斗内壁之间形成有11mm的间距,因此,可使导料片在导料斗中顺利的滑动以及对其角度进行调节;
3、由于导料片的角度可在12°-37°之间进行调节,因此,可适用于对粒度较长、自身重力小或自身重力大的生物质原料进行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料片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料片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
1-转轴 2-转轴定位套 3-导料片
4-销轴固定片 5-销轴 6-防松螺母
7-转轴定位套固定片 8-定位销轴 9-定位销轴固定套
10-圆弧垫a 11-导料斗侧壁 12-螺母a
13-移动销轴 14-移动销轴固定套 15-圆弧垫b
16-螺母b 17-压料斗调节机构a
18-压料斗调节机构b 19-压料斗调节机构c
20-压料斗调节机构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用于导料斗中的压料片调节机构包括导料片3、销轴固定片4、转轴定位片7以及转轴组件,导料片3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组件与销轴固定片4以及转轴固定片5连接,该紧固组件为销轴5以及防松螺母6。导料片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导料片的外侧边缘与导料斗内壁之间形成有11mm的间距。转轴组件与转轴定位片7连接,转轴组件的一端通过移动销轴13与导料斗连接,销轴固定片的一端通过定位组件与导料斗连接。转轴组件由转轴定位套2以及安装在转轴定位套2中的转轴1构成,转轴定位套2安装在转轴固定片7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奥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奥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5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