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止产生锌片的管式绞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5633.4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8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华;龚宏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32 | 分类号: | B65G33/32;B65G3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产生 锌片 管式绞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特别是一种可防止产生锌片的管式绞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绞龙是螺旋输送机的一个关键部件,主要结构是绞龙轴上环绕螺旋叶片,在动力带动下绞龙轴转动,螺旋叶片将物料从绞龙的进料口一端输送至另一端出料口。目前的螺旋输送机在输送锌粉过程中,锌粉受螺旋叶片的挤压,易在轴承处被轧成锌片。如果将混入锌片的锌粉制成水性无机富锌涂料,从而会造成喷涂机和喷枪堵塞,维修难度高,花费时间长,导致停机现象发生,影响涂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防止产生锌片的管式绞龙。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可防止产生锌片的管式绞龙,包括中空的管体,该管体一端上侧置有进料口,另一端的下侧置有出料口,一转轴设置在管体中间,其两端通过轴承与管体两端呈转动连接,该转轴上固定置有能够推动物料行进的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叶片设置在对应于进料口边缘至出料口边缘最短距离的该段转轴上,管体的两端轴承内侧还置有能够防止物料进入轴承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缩短了螺旋叶片在转轴上的距离,且在两端轴承边加挡了密封圈,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大大减少了锌粉在管体内两端的挤压,使得在前、后两端轴承处的锌粉不会被轧成锌片,因而加入水性无机富锌涂料中不会造成喷涂机和喷枪堵塞,保证了涂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剖视结构放大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
1-管体、2-进料口、3-出料口、4-转轴、5-轴承、6-轴承、7-螺旋叶片、8-密封圈、9-密封圈、10-端盖、11-轴承座、12-压片、13-端盖、14-轴承座、16-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中空的管体1,该管体1一端上侧置有进料口2,另一端的下侧置有出料口3,一转轴4设置在管体1中间,其两端通过轴承5、6与管体1两端呈转动连接,该转轴4上固定置有能够推动物料行进的螺旋叶片7。所述的螺旋叶片7设置在对应于进料口2边缘至出料口3边缘最短距离的该段转轴4上,管体1的两端轴承5、6内侧还置有能够防止物料进入轴承的密封圈8、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的螺旋叶片7的总体长度小于等于进料口2边缘至出料口3边缘的最短距离。
所述的管体1呈倾斜状,该倾斜角为锐角。
参照图3,所述管体1的一端,端盖10内固定连接轴承座11,该轴承座11通过轴承5与转轴4转动连接,端盖10通过螺杆与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密封圈8通过螺杆以及压片12与管体1固定连接。
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端盖13内固定连接轴承座14,该轴承座14通过轴承6与转轴4转动连接,端盖13通过螺杆以及一连接套15与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密封圈9通过螺杆以及压片16与连接套1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锌粉在所述绞龙的前、后端轴承处不会被轧成锌片,因而加入水性无机富锌涂料后不会造成喷涂机和喷枪堵塞,保证了涂装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5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弹性缓冲机构的输送托盘
- 下一篇:圆盘给料机闸口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