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MIMO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7361.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明;谢益耒;李祖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2;H01Q5/00;H01Q13/08;H01Q1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52312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mimo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MIMO (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高楼密度不断增大,地下设置不断增多。这导致移动通信信号的传播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信号的盲区和死区。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通常在这些区域安装室内天线来解决。
近年来,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室内天线的稳定性,对于室内分布系统也越来越多的采用MIMO技术。为适应室内应用的环境,电信运营商对MIMO天线的尺寸小、隔离度和增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高隔离度、高增益高的室内MIMO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MIMO天线,包括壳体、一反射板和一双极化振子板,该反射板和双极化振子板固定在壳体内,且该反射板和双极化振子板并列平行设置,所述双极化振子板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之背向反射板的一侧上覆设有一双极化振子片,该基板之朝向反射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带线,还包括与双极化振子板叠合设置的隔离板,该隔离板具有绝缘板,该绝缘板上设有与第一带线垂直设置的第二带线,第一带线和第二带线将不同极化信号馈入双极化振子板的双极化振子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二带线设置在绝缘板之背向双极化振子板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与隔离板并列平行设置并间隔一定距离的耦合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耦合板具有载板,该载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孔,且该载板上覆设有耦合片,该耦合片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孔相应的第二开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极化振子片为一金属层,该金属层上开设有一呈十字形的开槽,从而使金属层形成四个呈三角形的凸片,凸片在临近开槽的中心部形成角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带线跨越开槽的中心部并延伸至相应的凸片的角部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带线的一端用于馈入信号,其另一端与相应凸片的角部耦合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二带线跨越开槽的中心部并延伸至相应的凸片的角部处,且第二带线的一端用于馈入信号,其另一端与相应凸片的角部耦合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带线、第二带线中间部分的宽度较两端部分的宽度窄。
由于本实用新型室内MIMO天线通过双极化振子板上的第一带线和隔离板上的第二带线对双极化振子板上的双极化振子片馈电,并将双极化振子板和隔离板叠合设置,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室内MIMO天线在减小体积的同时,提高了隔离度、增大了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MIMO天线在除去壳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室内MIMO天线在除去耦合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所示室内MIMO天线在除去隔离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室内MIMO天线双极化振子板从另一侧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效果,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室内MIMO天线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反射板10、双极化振子板20、隔离板30以及耦合板40,反射板10、双极化振子板20、隔离板30和耦合板40固定在壳体内,室内MIMO天线通过两馈线将两路信号馈入双极化振子板20,从而使双极化振子板20辐射不同极化方向的信号。
壳体(图中未示出)的形状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用的外形,如开关盒状。
反射板10为一方形的金属板,固定在壳体内,用于将双极化振子板20发射的辐射信号反射到单侧方向,反射板10上开设有供馈线穿过的过线孔(图中未示出)。
双极化振子板20具有基板210,基板210上开设有两导线孔211和过孔212。基板210之背向反射板10的一侧上覆设有双极化振子片2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极化振子片220为一金属层。该金属层上开设有一呈十字形的开槽221,从而使金属层形成四个大致呈三角形的凸片222。凸片222在临近开槽221的中心部形成角部2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晖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晖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7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羟基富勒烯改性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选频漏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