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法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0191.2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孙卫华;孙朝军;李世辉;王艳红;鲁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生产 球形 氢氧化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系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低和生产效率高的连续法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储能电池由于自身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周期长、放电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小等明显优势,越来越受到青睐。做为二次储能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的覆钴球形氢氧化镍,且具有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强,循环性能好,放电平台高,导电性优异等突出优点,已成为近些年发展最迅速、最成熟的正极材料之一。
而现有的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等设备,由于存在一些技术等因素,导致只能分批生产,不能连续化生产,造成了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竞争力差等不利环境。
对于生产球形氢氧化镍,申请人通过多年研发,设计出一种动力型球形氢氧化镍专用反应釜(详见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20199983.8),本文中简称:球镍反应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低和生产效率高的连续法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连续法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
球镍反应釜通过第一溢流管道(5)与一次陈化釜连接,一次陈化釜通过第 二溢流管道(7)与覆钴反应釜连接,覆钴反应釜通过第三溢流管道(9)与二次陈化釜连接;
第一溢流管道(5)设有第一阀门(6),第二溢流管道(7)设有第二阀门(8),第三溢流管道(9)设有阀门(10);
球镍反应釜、一次陈化釜、覆钴反应釜和二次陈化釜均设有包括电机及搅拌桨的搅拌系统;
第一溢流管道(5)、第二溢流管道(7)和第三溢流管道(9)的底端与所处釜内搅拌桨齐平。
进一步,所述一次陈化釜和二次陈化釜均设有探温装置。
进一步,所述球镍反应釜、一次陈化釜、覆钴反应釜和二次陈化釜的底端均设有放料口。
进一步,所述覆钴反应釜设有氧化剂下料管道、硫酸钴下料管道、氢氧化钠下料管道、氨水下料管道和压缩空气下料管道。
进一步,球镍反应釜、一次陈化釜、覆钴反应釜和二次陈化釜的外侧均设有夹套,夹套设有循环介质进、出口,夹套外侧设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连续法生产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反应釜系统,把合成釜、反应釜与陈化釜通过溢流管道巧妙设计依次连接,从而使只能分批次生产的覆钴球形氢氧化镍实现了连续化,是一种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低和生产效率高的反应釜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球镍反应釜1(进行球形氢氧化镍合成)通过第一溢流管道5与一次陈化釜2连接,一次陈化釜2通过第二溢流管道7与覆钴反应釜3(进行覆钴反应)连接,覆钴反应釜3通过第三溢流管道9与二次陈化釜4连接。
球镍反应釜1、一次陈化釜2、覆钴反应釜3和二次陈化釜4均设有包括电机及搅拌桨的搅拌系统,底端均设有放料口。
第一溢流管道5设有第一阀门6,第二溢流管道7设有第二阀门8,第三溢流管道9设有阀门10,溢流管道的底端与所处釜内搅拌桨齐平。
一次陈化釜2设有探温装置11,二次陈化釜4设有探温装置17,覆钴反应釜3设有氧化剂下料管道12、硫酸钴下料管道13、氢氧化钠下料管道14、氨水下料管道15和压缩空气下料管道16。
球镍反应釜1、一次陈化釜2、覆钴反应釜3和二次陈化釜4的外侧均设有夹套,夹套设有循环介质进、出口,夹套外侧设有保温层。
向夹套中注入循环水,经循环后,通过出口流出,从而起到保证一次(二次)陈化釜内物料温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以及保证球镍反应釜和覆钴反应釜内达到工艺温度。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不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0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带包边钣金件90度折弯的冲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