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内径通止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0462.4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4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50 | 分类号: | G01B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9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内径 通止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采用通止规法检测产品内径的检具,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内径误差测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厂家一般用游标卡尺来精确检测物件内部尺寸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但对于加工单位,往往会遇到需批量品检相同规格工件内部尺寸误差的情形;以游标卡尽作为检测工具的工作效率显然极基低下;尤其在游标卡尺无法垂直伸入的部位,就会出现检测操作不便,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部份厂家也开始考虑使用止棒和通棒的办法,所述通棒长度刚好为待测部件允许的最小值,止棒的长度刚好为待测部件允许的最大值;检测时,首先使用通棒伸入待测部位,判断的有两根内径摆棒,一根是内径通棒,一根是内径止棒,并不适合生产现场进行大批量即使检测使用,目前两根内径摆棒存在以下缺点:
1、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有的工件内径公差不大的时候,内径通棒和止棒长度相近,工人可能会由于疏忽拿错,把止棒看成通棒,通棒看成止棒,从而导致废品;
2、若工件加工时内径过小,通棒和止棒都无法放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的缺陷的测量工具,同时该测量工具可适用于内径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件的误差判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式内径通止棒,它包括主体和止通部,所述止通部活动套接于主体上;所述主体设有对止通部的限制结构,使得主体与止通部配合可满足:止通部可在主体的轴向上发生位移,且可发生位移的最大值为加工工件允许的误差值。
它在主体上还有一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与止通部分设于主体的两端。
主体与伸缩部间,或主体与止通部间还有一节或一节以上的延长部,各节延长部同心活动套置,并使任一延长部均可在轴向上远离其他延长部和主体。
所述止通部包括设于主体上的一径向通孔、可活动套置于该径向通孔的测量棒、设于主体一端的轴向盲孔及可活动套置于轴向盲孔内的一顶针;所述测量棒设有两段或两段以上,各段的横截面满足:除高度以外的各尺寸均相同,且与径向通孔除高度以外的各尺寸相匹配,所述径向通孔的高度大于测量棒的最大高度,使得测量棒上的任意点在径向通孔内的运动轨迹均呈一直线;所述轴向盲孔与径向通孔连通,使得顶针可通过轴向盲孔可伸入径向通孔内,并与通孔内的测量棒相抵靠。
所述测量棒一端设有一楔形面。
所述测量棒任意相邻两段的高度差均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控制部件设有两段或两段以上,任意相邻两段的高度差均不同,有效的克服了工人操作时,将通棒与止棒混掉,大大提高了测定效率;
2、本实用新型检棒主体一端设有一深槽;止通部穿过深槽可伸入通孔内,并与通孔内的控制部件相抵靠,使得磨损的止通部可随时更换,提供了检定精度;
3、本实用新型检棒主体另一端设置的伸缩部,可对不同尺寸大小的内径进行更换,实现各种内径误差的通用测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控制部件右示图及主示图;
图3为实施例2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各状态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调式内径通止棒,它包括检棒主体1、止通部2和控制部件3,所述检棒主体1径向设有一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高度大于控制部件3的最大高度,且除高度以外的各尺寸均与控制部件的对应部位的尺寸相匹配,使得控制部件可活动套置在通孔内;所述检棒主体1一端设有一深槽13;所述深槽13底部深入通孔远离止通部2的一侧,使得止通部2穿过深槽13可伸入通孔12内,并与通孔12内的控制部件3相抵靠;所述控制部件3设有两段或两段以上,任意相邻两段的高度差均不同,控制部件各段的横截面满足:除高度以外的各尺寸均相同;所述控制部件一端设有一楔形面。
所述检棒主体另一端设有一顶针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内径误差测定工具的工作流程为: 把止通部2放置在检棒主体1一端深槽13内,止通部2穿过深槽13伸入通孔12内,并与通孔12内的控制部件3相抵靠,控制部件3放置于检棒主体1径向通孔内,通过控制部件3进行定位,继而通过控制部件与止通部的相互作用,进行工件内径摆动测定。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0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本底αβ测量仪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炉返料器排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