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调光电机电路板与外部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1536.6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7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尹燕军;陈文杰;余桂昌;李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调光 电机 电路板 外部 接线 端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调光电机的接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灯调光电机电路板与外部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外装型的车灯调光电机由于组装关系,其连接器的接线端子无法直接焊接在电机的电路板上,一般是采用导线焊接,或者是利用弹片连接;导线焊接的可靠性较高,但是其焊接作业不方便,且焊接时,容易产生锡渣,这些锡渣非常容易遗留或掉落在产品内部,造成产品产生噪音不良或作动异常甚至卡死的现象。如图1所示,为现阶段常用的弹片连接结构,在弹片11上加工一个折弯凸起部111,利用该折弯凸起部111与电机的电路板12上的接线位接触导通,实现电连接,弹片11被卡装在电机的电路板12和壳体的底盖13之间,弹片11与底盖13的接触部位同样是一个折弯凸起部112,在弹片11被压缩时,折弯凸起部111和折弯凸起部112分别因为弹片11的形变而发生横向的位移,弹片11与底盖13接触的折弯凸起部112的位置不同,其位移的轨迹就不同,最终,使得与电路板12对应的折弯凸起部111与电路板12接触的位置不能够准确的确定,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性导通性,在加工弹片时,要精确的计算上述两个折弯凸起部的位置及尺寸,制作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车灯调光电机电路板与外部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在保证的电性接触的前提下,降低制作、安装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车灯调光电机电路板与外部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集成有调光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以及壳体底盖,电路板与壳体底盖之间卡装有一弹片,该弹片包括与壳体底盖内侧表面贴合的平直段、与电路板上的接线位电性接触的折弯凸起部、以及将折弯凸起部和平直段连接起来的“V”形折弯段,与外界电源接通的接线端子与弹片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
折弯凸起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由其外侧端部向内延伸的开口槽,该至少一个开口槽将折弯凸起部分隔成沿其宽度方向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与电路板上的接线位接触的接触端子。
弹片还包括有一卡装件,该卡装件和“V”形折弯段分别连接于平直段的两端,接线端子卡装在卡装件上。
卡装件包括一基板、由基板两侧向内折弯形成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圆弧折弯段,两个圆弧折弯段与基板之间形成一个插装槽,接线端子插接于该插装槽内并被夹设在圆弧折弯段的内侧弧顶部与基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弹片与壳体底盖接触的部分改为平直段,降低了弹片加工的精度要求,简化了加工过程,且弹片上设置两个以上与电路板接线位接触的接触端子,降低了因接触不良带来的风险,同时,组装时不会产生毛边,无需进行后处理,简化安装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弹片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21、弹片;211、平直段;212、折弯凸起部;2121、开口槽;2122、接触端子;213、卡装件;214、“V”形折弯段;2131、基板;2132、圆弧折弯段;2133、插装槽;22、电路板;23、壳体底盖;24、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灯调光电机电路板与外部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其包括电路板22、壳体底盖23、接线端子24,电路板22上集成有调光电机的驱动电路,其与壳体底盖23之间卡装有一弹片21,用于与外界电源接通的接线端子24与弹片21固定连接,且其二者电性导通,弹片21与电路板22上的接线位电性导通,利用弹片21将电路板22与接线端子24导通,为调光电机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1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