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3086.4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平;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山源电子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E21F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井 人员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和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安全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各国煤炭开采的一个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而煤矿井下无线定位和通信又是这一问题的症结。一套完善的、可靠的井下无线定位和通信系统应用于煤矿地面与井下人员通信,监控和调度井下工作,以及事故发生后的人员搜救,对于煤矿提高效率,安全生产都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国内外一直都致力于探索研发适合煤矿应用的无线定位和通信体系。正在研究和已应用的煤矿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基于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的井下网络系统。这种系统的原理是矿井人员携带着的RDID发射一个简单的信号,由井下事先布置好的RFID读取器读取信号并对其进行定位。井下的所有读取器都有线或无线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定位和通信网络,网络中心再跟地面主控室有线连接实现一个地面对矿井人员实时定位和通信的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RFID芯片的发射功率小,导致RFID和读取器之间的有效读取距离较小,而且一定要直接可视,故此井下必须铺设大量的RFID阅读器。但是井下环境恶劣,瓦斯含量高,安装过多的电子设备不仅导致通信网络架设和维护费用高,而且还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快速的将通过摄像头采取现场图像信息传输至调度中心,也可与调度中心或者班组成员之间实时语音通讯。而且还具有对下井人员识别、跟踪、定位和紧急通知功能,下井人员也可在紧急状况下主动通过一键式呼叫调度中心。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服务器、多个固定设置在矿井中的WIFI基站以及下矿人员携带的便携式矿灯;其中,所述WIFI基站与所述服务器有线连接,所述矿灯包括具有蓄电池组的矿灯本体和通过电缆与所述矿灯本体连接的灯头,所述矿灯本体内设置有实现与所述WIFI基站通信的WIFI模块和控制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控制器。
所述便携式矿灯还包括: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采集图像信息的摄像头模块、显示屏和按键模组;所述显示屏和按键模组形成所述矿灯本体表面,所述摄像头模块设置在所述灯头上或所述矿灯本体上;所述存储模块、摄像头模块、显示屏和按键模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摄像头模块包括嵌装在所述矿灯本体的壳体表面的镜头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CCD模块,所述CCD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矿灯本体中还设置有拾音器,所述拾音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拾音器的位置形成有拾音孔。
所述矿灯本体中还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通过数模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扬声器的位置形成有扬声孔。
所述矿灯本体上还设置有实现有线通讯的USB通信接口,所述USB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矿灯本体内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蓄电池组相连的电源管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的下矿人员定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矿灯作为一个便携终端,能够实时、快速的将通过摄像头采取现场图像信息以及声音信息传输至调度中心,而且还具有对下井人员识别、跟踪、定位和紧急通知功能。通过调度中心内服务器实时的监控和数据处理,加强了矿业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矿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矿灯终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标号分别表示:矿灯本体1、壳体2、灯头3、控制器4、存储模块5、蓄电池组6、WIFI模块7、操作键盘8、拾音器9、扬声器10、USB通信接口11、CCD图像传感器12、显示屏13、显示屏开关14、线缆15、镜头16、拾音孔17、扬声器孔18、电源管理电路19、模数转换器20、数模转换器21、WIFI基站22、服务器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山源电子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山源电子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3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笔系统的无线信号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磁驱动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