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煤孔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3689.4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1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武良辰;武兆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5/20 | 分类号: | C10B2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222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煤孔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煤孔套。
背景技术
现有焦炉用加煤孔套结构为简单的盖座结构,由加煤孔盖、加煤孔座两部分组成,为了耐高温加煤孔套均为金属制成,因此加煤孔套易造成温度和能量损失,同时仅由金属结构制成的加煤孔套密封不好,导致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外泄,造成环境污染;此外,伴有明火从炉膛冒出,对于作业工人的人身和健康安全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降耗、使用安全的加煤孔套。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煤孔套,包括活动连接的底座和孔盖,所述底座包括自下而上活动连接的下座、第一隔热层和上座,所述孔盖包括自下而上活动连接的下盖、第二隔热层和上盖。
加煤孔套的底座和孔盖均采用分体式结构,下座和上座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层,下盖和上盖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层,以使加煤孔套隔热保温、密封性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炉顶温度的效果,防止有害气体和明火的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于上盖上;从而使用更方便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和孔盖为球磨铸铁底座和球磨铸铁孔盖,从而增加其耐磨、耐腐蚀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一种优选,所述底座和孔盖螺栓连接;从而使用更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另一种优选,所述下座、第一隔热层和上座螺栓连接;从而易于更换第一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另一种优选,所述下盖、第二隔热层和上盖螺栓连接;从而易于更换第二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另一种优选,还包括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设于下座边缘;从而方便加煤孔套安装于焦炉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桩为2至8个,对称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煤孔套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过隔热层,提高了加煤孔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降低加煤孔套表面温度及炉顶环境温度,不仅减少炉顶面热损失,提高焦炉加热效率,节能降耗,同时优化炉顶作业环境,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出和明火的危险,能够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该加煤孔套能够有效减少装煤车励磁机构电磁铁设备的故障;有助于加大炉顶余煤的回炉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煤孔套由于能够有效降低表面温度,因此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一般在一年半以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隔热层采用可更换的设计,方便更换更热层,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下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孔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做出进一步说明。
加煤孔套,见图1至图5,包括活动连接的底座和孔盖,底座包括自下而上活动连接的下座1、第一隔热层2和上座3,孔盖包括自下而上活动连接的下盖4、第二隔热层5和上盖6。上盖6上设有把手7;从而使用更方便灵活。底座和孔盖螺栓连接;下座1、第一隔热层2和上座3螺栓连接;下盖4、第二隔热层5和上盖6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和孔盖为球磨铸铁底座和球磨铸铁孔盖,从而增加其耐磨、耐腐蚀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下座(1)边缘对称设置4个固定桩(8),从而方便加煤孔套安装于焦炉上;可选地,固定桩(8)的数量可以为任意合理的数量,优选地为2-8个,对称设置。
该产品使用效果如下:
将组装浇注好的1套本实用新型加煤孔套样品代替现有加煤孔套放入2号炭化室的 装煤孔上线运行。选择3号炭化室以及4号炭化室作为对照组。选择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装煤孔套表面温度进行测量、记录,同时通过样品的外观来观察实验样品的劣化倾向。结果见表1。
表1加煤孔套温度
由上表可知:
2号炭化室装煤孔上研究组的加煤孔套的表面平均温度比对照组3号炭化室以及4号炭化室的加煤孔套的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约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3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态整竹精细化疏解重组层积材
- 下一篇:卧式横向刨切机真空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