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4556.9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琼 |
主分类号: | B65G7/12 | 分类号: | B65G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器,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升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为了将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运输和搬向高处,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所述物体进行搬移,但是这种人工搬移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对于需要搬运至高处的物体,往往需要借助扶梯,甚至需要多位操作人员才可完成由低到高的搬运过程,整个搬运过程费时费力,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生产进度。
(2)人工搬运的方式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大重量的物体在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移动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升降器,包括置物平台,置物平台的一端与挡板连接为一体,挡板的一侧连接支承板,于支承板的两端装置滚轮机构,在支承板上分别装置支承筒及扶手机构,支承筒上设有踏板,于支承筒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连接伸缩杆,伸缩杆通过钢丝架及钢丝绳与固定机构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支承板两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装置折叠杆,于折叠杆上装置滚轮;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互相铰接形成整圆的固定半环,所述固定半环上装置搭扣;
所述扶手机构包括支架杆,支架杆的一端连接支承板,所述支架杆的另一端连接扶手杆,扶手杆上套有橡胶套;
所述置物平台为圆形;
所述升降支架为“L”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液压升降装置实现了对物体的升降功能,同时通过于支架上设置导向轮,使本实用新型具备移动功能,解决了以往搬运需要借助扶梯以及利用人力的问题,使搬运过程省时省力,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生产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置物平台1,置物平台1为圆形,所述置物平台1的一端与挡板2连接为一体,挡板2的一侧连接支承板12,于支承板12的两端装置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支承板12两端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上装置折叠杆14,于折叠杆14上装置滚轮15,滚轮15为万向轮。在支承板12上分别装置支承筒11及扶手机构,扶手机构包括支架杆10,支架杆10的一端连接支承板12,支架杆10的另一端连接扶手杆9,扶手杆9上套有橡胶套(图1中未示意出),橡胶套的设置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扶手杆9对摩擦力。支承筒11上设有踏板16,于支承筒11内设置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升降支架7,升降支架7为“L”形,于升降支架7的“L”形端还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圆端8。升降支架7连接伸缩杆6,伸缩杆6通过钢丝架5及钢丝绳4与固定机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互相铰接形成整圆的固定半环4,固定半环4上装置搭扣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将待搬运的物体(一般为圆形物体或一端为圆柱形的桶体,例如纯净水水桶)放置于置物平台1上,利用折叠杆14的弯曲(图1中未示出),通过扶手杆9推动本实用新型,滚轮15动作,将待搬运物体铲至置物平台1上。由于固定半环4为互相铰接的两个,打开固定半环4,将待搬运物体的一端置于固定半环4内,合上另一半固定半环4后,通过搭扣进行锁紧固定。
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扶手杆9,通过滚轮机构推动本实用新型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此时踩动踏板16,由于踏板16与液压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将人工施加的动力转为液压驱动装置内部液体的抗挤压力,以此实现力的传递,所传递的力通过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驱动升降支架7上升至指定高度,此时操作人员利用手动将伸缩杆调节至指定距离后,放下待搬运物体,松开搭扣3,实现对物体的搬运。
上述伸缩杆6为手动伸缩杆,液压装置为已有公知技术。
上述滚轮机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安装于支承板12两端的前后任意位置,均可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上述支架杆10根据生产需要可设置为与升降支架7相同的高度,图1中支架杆10低于升降支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琼,未经陈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4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