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4700.9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荣;郭志宏;叶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24/40;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42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射频 同轴电缆 光纤 混合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本专利设计的产品属于通讯传输领域中通信线缆附件产品,为复杂环境综合布线中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的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背景技术
在通信传输领域中,同轴电缆和光缆均是重要的信号传输介质,但其生产长度均受到限制,只有不断地接续,才能让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布线。连接器是通信线缆接续中至关重要的附件。
要使得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更全面,就要是传输介质克服复杂多样的环境。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组成的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则运用而生。如何实现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的接续,给移动通信线缆附件生产厂商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工艺基础上,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生产工艺,极大的降低了同轴电缆和光缆单独敷设接续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是对现有移动通信信号传输接续的的一次革命性的变更。
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包括内导体1、绝缘子2、O形橡胶圈3、前外壳4和后外壳5,所述内导体1设置在前外壳4内,绝缘子2设置在内导体1和前外壳4之间,后外壳5内设有光纤束6,光纤束6从内导体1侧壁穿出,前外壳4和后外壳5连接,O形橡胶圈3设置在电缆外导体和后外壳5之间的连接处。
所述内导体1的材质为镀银铜合金,内导体1前部侧壁开孔,尾部为可将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内导体插入其中的外接触式结构。
所述绝缘子2的材质为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
所述O形橡胶圈3为机械密封用O形橡胶圈。
所述前外壳4为以镀银为底,表面镀三元的铜合金壳体,前外壳4前端颈部侧壁开孔。
所述后外壳5的材质为镀镍的铜合金。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可装置在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终端,实现其传输接续。降低了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重复性、降低了施工成本,该连接器具有多功能化特性,在不增大连接器的损耗的前提下,可实现用一种连接器可同时实现同轴电缆的接续和光纤的续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为内导体、2为绝缘子、3为O形橡胶圈、4为前外壳、5为后外壳、6为光纤束。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包括内导体1、绝缘子2、O形橡胶圈3、前外壳4和后外壳5,所述内导体1设置在前外壳4内,绝缘子2设置在内导体1和前外壳4之间,后外壳5内设有光纤束6,光纤束6从内导体1侧壁穿出,前外壳4和后外壳5连接,O形橡胶圈3设置在电缆外导体和后外壳5之间的连接处。
所述内导体1为符合GB/T 4423-2007标准的铜合金,采用前部侧壁开孔,尾部可将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内导体插入的外接触式。
所述绝缘子2为符合HG/T 2902-1997标准的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
所述O形橡胶圈3为符合JB/T 7757.2-2006标准的机械密封用O形橡胶圈。
所述前外壳4为符合GB/T 4423-2007标准的铜合金,为以镀银为底,表面镀三元的壳体,应符合GB/T 1967-2009标准,前外壳4前端颈部侧壁开孔。
所述后外壳5为符合GB/T 4423-2007标准的铜合金,表面镀镍应符合GB/T 1967-2009标准。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连接器,是将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的内导体插入该连接器的内导体中,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的内导体中光纤可从连接器内导体前部侧壁上的孔穿出,既实现了射频同轴电缆的接续,又不会影响光纤的接续,可实现复杂环境综合布线中新型结构的射频同轴电缆和光纤混合缆的接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4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和软垫安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微波段开关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