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5478.4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常林;沈南;周文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测试 吊挂 框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白车身及整备车身进行模态测试所采用的主流方案,均需通过举升机等装置先将被测车身举高,然后将空气弹簧放置于合适的支撑位置,最终使将车身放置于空气弹簧上。
使用的实际经验表明,这种传统的模态测试方案操作过程不是很方便。同时,在车身模态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激振器来使车身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车身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但是,振动的车身会在弹簧特性的作用下,产生侧倾滑倒的倾向,从而使模态测试的难度及危险系数增加,并且会影响试验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白车身及整备车身进行模态测试时操作不方便且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包括:
吊挂框架,其具有两根平行对称设置的长边,两根平行对称设置的、并与所述长边构成一个长方形的吊挂框架短边,以及两根分别位于吊挂框架的主副对角线上的中间支架;
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吊挂框架的四个边角上,且相对于所述吊挂框架对称布有相同直径的吊挂孔的四个连接弹簧绳的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两根中间支架采用交叉焊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将连接所述吊挂孔与弹簧绳的铰环固定在所述吊挂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长边、短边及中间支架为方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的车身模态测试的吊挂框架装置能够使车身在模态测试过程中的移动、激振器的安置和试验过程更加便捷和安全,实现成本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承载不同重量的车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中吊挂框架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中吊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的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吊挂框架:
11、长边;
12、短边;
13、中间支架;
2、连接板:
21、吊挂孔。
3、弹簧绳;
4、铰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包括吊挂框架1,以及连接板2。
吊挂框架1包括长边11、短边12以及中间支架13。
其中,两根长边11和两根短边12分别平行对称设置,构成一个长方形吊挂框架1的四边。两根中间支架13分别位于吊挂框架1的主副对角线上。
四个连接板2分别垂直设置在吊挂框架1的四个边角上,且在每个连接板2上下,相对于吊挂框架1对称布有直径相同的吊挂孔21,用来连接弹簧绳3。
当需要进行汽车白车身及整备车身进行模态测试时,首先通过与四个连接板2上部四个吊挂孔21相对角连接的两根交叉弹簧绳,将装置固定在天车下;再通过与连接板2下部四个吊挂孔21相连接的四根弹簧绳,来固定支撑杆(图中未标注出),从而吊起放置在支撑杆上的车身。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且中间设有作为加强支撑的中间支架13,能够均匀承载整个车身的重量,同时能够保证吊挂过程平稳安全且固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车身模态测试吊挂框架装置通过八个吊挂孔21与弹簧绳连接,增加了安装的便利性及装置的可靠性。
参见图2,吊挂框架长边11和吊挂框架短边12均采用材料为厚度9mm的方钢。其中,吊挂框架长边11的长度为180cm,吊挂框架短边12的长度为170cm。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根中间支架13采用交叉焊的方式连接,能够起到强化支撑的作用。同时,中间支架13采用宽度为7-10cm的方钢,可承受不同重量的车身,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在连接板2上,采用螺栓将高强度的铰环4固定在吊挂孔21上,从而通过铰环将吊挂孔21与弹簧绳连接起来,可保证连接的安全可靠。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中,吊挂孔设置成直径为5cm的圆孔,用于和铰环进行固定。
试验过程中,始终通过弹簧绳使装置与车身保持较近的距离,可使安全可靠,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试验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54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车测试设备
- 下一篇:叉车动态稳定性试验辅助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