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护用排水牵拉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6019.8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9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方秀荣;赵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04;E02D3/10;E02D2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排水 牵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支护用排水牵拉管。
背景技术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黄土类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性质特殊。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这是由黄土本身的成分结构决定的。黄土中含60多种矿物,以碎屑矿物为主,并含部分黏土矿物。碎屑矿物中主要为石英、长石、碳酸岩;黏土矿物绝大多数为水云母,并有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易溶盐、中溶盐和有机物的含量较少。构成黄土的结构体系是骨架颗粒,它的形态和连接形式影响到结构体系的胶结程度,它的排列方式决定着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湿陷性黄土一般都形成粒状架空点接触或半胶结形式,湿陷程度与骨架颗粒的强度、排列紧密情况、接触面积和胶结物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有关。黄土在形成时是极松散的,靠颗粒的摩擦和少量水分的作用下略有连接,但水分逐渐蒸发后,体积有所收缩,胶体、盐分、结合水集中在较细颗粒周围,形成一定的胶结连接。经过多次的反复湿润干燥过程,盐分积累增多,部分胶体陈化,因此逐渐加强胶结而形成较松散的结构形式。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结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分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逐渐浓缩沉淀而形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接力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空隙结构。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孔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
基坑: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程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一般分为无支护和有支护两类。
无支护基坑适用条件:
1、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者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性。
有支护基坑适用条件:
1、基坑壁土质不稳定,并有地下水的影响;
2、放坡开挖工程量过大,不经济;
3、受施工场地或邻近建筑物限制,不能采用放坡开挖。
基坑支护: 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
基坑支护型式主要有: 1. 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2.地下连续墙支护;3.水泥土挡墙;4.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 5.土钉墙(喷锚支护); 6. 逆作拱墙;7.原状土放坡; 8.基坑内支撑; 9.逆作拱墙 10.桩、墙加支撑系统;11.简单水平支撑,12.钢筋混凝土排桩等。
绝大多数基坑坍塌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支护不足,二是排水不畅,所以要解决问题,必须同时解决支护强度和排水问题。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解决支护强度的问题和排水显得同等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护用排水牵拉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护用排水牵拉管,排水牵拉管(2)为管壁上均匀分布透水圆孔(22)的圆形钢管,透水圆孔(22)直径(1)cm,在圆形钢管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有多排逆止齿(21),沿圆形钢管的圆周均匀设置(3)个逆止齿(21)为一排,各排逆止齿(21)之间交错排列,圆形钢管长度5-10m,逆止齿(21)沿圆形钢管径向的高度为3cm,沿圆形钢管长度方向长10-20cm;圆形钢管一端为角度α=30°的坡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6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