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6642.3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军;杜权;李俊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预应力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
背景技术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体系的结合,其突出的优点使其成为当前建筑业研发的重点。缓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由钢绞线裸线、缓凝粘结剂和外包护套三部分组成。缓粘结预应力筋被广泛用于混凝土梁和板的建设中。当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处于梁面或板面时,施工时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套设有一块承压钢板和泡沫块,浇注混凝土后承压钢板和泡沫块被浇注在混凝土内,等混凝土干后再将泡沫块剔除,之后利用千斤顶对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并用锚具锚固在承压钢板的外侧。剔除泡沫块费时费力,并且容易破坏混凝土,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浇注混凝土后方便移除并可重复使用的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适用于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位于板面或梁面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桶底、桶身和桶颈构成的桶状体,所述桶底中心具有一通孔状出口,所述桶颈的外径小于所述桶身的外径,所述桶颈具有一通孔状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它是由桶底、桶身和桶颈构成的桶状体,所述桶底中心具有一通孔状出口,所述桶颈的外径小于所述桶身的外径,所述桶颈具有一通孔状入口。使用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套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上,使桶颈插入承压钢板的孔中进行固定,浇注混凝土后桶底和大部分桶身仍会露出板面或梁面,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在不损害混凝土的情况下,可以将长套筒穴模拔出,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在拔出长套筒穴模后形成的空腔中安装千斤顶对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锚固。本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可以重复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剔凿泡沫块的工序,省时省力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桶底;2—桶身;3—桶颈;4—出口;5—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它是由桶底1、桶身2和桶颈3构成的桶状体,所述桶底1中心具有一通孔状出口4,所述桶颈3的外径小于所述桶身2的外径,所述桶颈3具有一通孔状入口5。
使用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套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上,使桶颈3插入承压钢板的孔中进行固定,浇注混凝土后桶底1和大部分桶身2仍会露出板面或梁面,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在不损害混凝土的情况下,可以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拔出,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在拔出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后形成的空腔中安装千斤顶对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锚固。本实用新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套筒穴模可以重复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剔凿泡沫块的工序,省时省力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6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片式硬防护棚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全钢液压成型标准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