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阀体位置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0162.4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庭;赵长友;王飞;王舜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阀体 位置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性能测试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磁阀体位置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主动安全装置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系统)能够辅助驾驶员对车辆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控制,通过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和发动机的输出力矩来控制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并将侧偏角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侧滑。在极限的工况下,ESP还能协助驾驶员保持汽车的稳定性,防止失稳状态出现。因此,对ESP性能测试、数据性能标定及优化等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的ESP测试方式包括搭建混合仿真模拟实验台架和车载ESP测试系统。其中,搭建ESP混合仿真模拟实验台架,需要将ESP的实际硬件(包括制动系统总成电磁阀)嵌入到实验台架中,利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ESP液压回路压力,通过测量液压回路压力来反映ESP性能好坏。然而搭建ESP混合仿真模拟实验台架,需要设计大量的部件,体积庞大,建模复杂。
车载ESP测试系统需要实车道路试验,即采集实际行车过程中的车辆参数,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ESP的制动状态、制动时间、制动过程的滑移率、车轮角减速度等性能参数,再进一步评价分析ESP的控制性能、滞后性能、控制精度和控制逻辑等。然而,在实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危险系数大,需要测量的数据多,影响试验效果的因素也多并难以把握,导致ESP性能测试重复性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阀体位置检测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搭建ESP混合仿真模拟实验台架需要设计大量的部件,体积庞大,建模复杂的问题,以及车载ESP测试系统危险系数大,需要测量的数据多,影响试验效果的因素也多并难以把握,导致ESP性能测试重复性不好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阀体位置检测电路,包括:
用于检测磁场变化,输出正比于磁场强度的电压信号的霍尔元件;
与所述霍尔元件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电压信号的信号调理保护电路;
与所述信号调理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输出经所述信号调理保护电路调节后的电压信号的信号输出接口。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理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级电路、中间级电路和输出级电路,其中,
所述输入级电路与所述霍尔元件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所述输入级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所述霍尔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中间级电路与所述输入级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中间级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所述输入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输出级电路与所述中间级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输出级电路包括保护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为差分放大电路,其中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差分放大器。
优选地,所述输入级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信号参考端。
优选地,所述输入级电路还包括:极性转换电路,其中,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拨码开关和第二拨码开关,其中,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负相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参考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拨码开关的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拨码开关的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频率补偿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BJT;
其中所述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接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BJT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BJT为PNP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0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