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支架、LED和LED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0473.0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曹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0;F21K9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支架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支架、LED和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之,LED作为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具有光效高、寿命长、色彩鲜艳、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室内外照明、背光源、医疗、交通、植物生长等。
然而现有LED支架需另外设置用以承载荧光胶的碗杯,封装时无法使涂覆于LED晶片表面的荧光胶厚度均匀,由此封装而成的LED成品光斑较差。此外,由于碗杯阻挡光线射出,LED光通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支架,旨在解决现有LED支架需另外设置用以承载荧光胶的碗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支架,具有一固晶区域,所述固晶区域的周围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所述LED采用上述LED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所述LED照明装置具有上述LE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LED支架的固晶区域周围设凹槽,由此形成承载荧光胶的凸台,无需另外设置承载荧光胶的碗杯,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提升LED成品的光通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点荧光胶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荧光胶经压合后);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点荧光胶后);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荧光胶经压合后);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的结构示意图(荧光胶的上表面为弧面);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的结构示意图(荧光胶的上表面为平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LED支架的固晶区域周围设凹槽,由此形成承载荧光胶的凸台,无需另外设置承载荧光胶的碗杯,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提升LED成品的光通量。
下面以封装大功率LED水平结构晶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支架1具有一固晶区域10,于所述固晶区域10的周围设凹槽20,由此形成承载荧光胶的凸台30,无需另外设置承载荧光胶的碗杯,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提升LED成品的光通量。所述凹槽20一般由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如蚀刻)所形成。
前述凹槽20使固晶区域10与支架电极间隔开,并形成了独立的凸台30,即完全被凹槽20所隔开。荧光胶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点设于LED晶片2表面的荧光胶50将停留在凸台30的边角处,由此凸台30承载荧光胶50。当然,所述凸台30的面积较所固晶片2的面积大,如图2、3所示。
通常,所述支架电极包括正电极片41和负电极片42,两者由沟槽43所隔离。所述凹槽20为连续的凹槽,且与所述沟槽43相连。这样周围连续的凹槽20完全将固晶区域10独立于支架正负极之间的金属片,使LED支架1的热通路与电通路相对独立,可以得到更为稳定的电性能,同时完全独立的凸台30易于点设荧光胶50。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固晶区域10与支架电极相连,形成连续的凸台31。所述凹槽由支架电极间隔开,形成第一子凹槽21、第二子凹槽22和第三子凹槽23,如图4~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晶区域10为正电极片41的一部分,即固晶区域10与正电极片41相连,未完全被凹槽所隔开。此时LED晶片2产生的热量还可通过整个正电极片41向下传导,散热效果佳。另外,通过固晶区域10四个角上预留的热电通道11,引导液态荧光胶50流向此处,很好地处理晶片四角上荧光胶的围覆,得到更佳封装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0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