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1068.0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0 | 分类号: | H01L23/00;B3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板显示器不断发展,并越来越追求薄型化和柔性化。应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柔性基板被广泛的研究并加以利用。柔性基板的主要类型及研究方向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及硅基板等。
目前最常用的基板为玻璃基板,然而在玻璃基板被薄型化之后,其耐冲击性很差,极易破碎,这是由于在收到冲击或挤压时,玻璃产生表面应力并向内部延伸,从而使玻璃迅速开裂。树脂膜类基板虽然柔软性好,但是易吸水、吸湿,从而导致基板的变形,进而使得基板上的电路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能够使基板兼具薄型化和柔性化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板,包括:
玻璃基板;在所述玻璃基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树脂薄膜。
具体的,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可以为20微米~300微米,所述树脂薄膜的厚度可以为10纳米~10微米。
可选的,在所述玻璃基板的两侧上均可设置有树脂薄膜;
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设置在所述基板两侧的树脂薄膜通过所述通孔一体化联接。具体的,所述通孔的半径可以为0.1毫米~4毫米。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封框胶,则所述通孔可设置在所述封框胶外围的基板区域。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树脂薄膜上还可设置有聚合物绝缘膜、导电聚合物膜、无机化合物膜和图案化金属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树脂薄膜,利用玻璃基板的低吸水率和低变形性等性能使得沉积在基板上的电路能够保持很高的性能,在玻璃基板上设置的树脂薄膜增加了基板的耐冲击性能和柔韧性,使得在保证基板薄型化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基板的柔性化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板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板10,如图1所示,该基板包括:
玻璃基板101,该玻璃基板101可以为硼酸铝玻璃或碱玻璃等无机玻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玻璃基板10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树脂薄膜102。树脂薄膜102具备高韧性、绝缘性、平滑性、低吸水率和低变形性等特性。
其中,树脂薄膜102可以为聚合物树脂薄膜。可选的,由如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树脂薄膜102: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醚醚酮(PEK)、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砜(PS)、液晶聚合物(LCP)、改性聚苯撑醚(PPE)等。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树脂薄膜102不限于由上述材料形成的聚合物树脂薄膜,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领域公知常识或常用技术手段选择其他具备高韧性、绝缘性、平滑性、低吸水率和低变形性的薄膜。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树脂薄膜102还可以为其他具备高韧性、绝缘性、平滑性、低吸水率和低变形性等特性的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仅在玻璃基板10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树脂薄膜102,而另一侧不设置其他结构层,或者可设置有与该树脂薄膜102功能不同的结构层。当然,也可在玻璃基板102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树脂薄膜10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1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片QFN封装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硅电池片的测试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