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式石斛培育及种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1303.4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杜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中平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6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石斛 培育 种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石斛培育及种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石斛,兰科植物之一,主要产在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区及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以安徽大别山的霍山石斛最为珍贵。
石斛附生在湿度较大,有充分散射光的大树枝杆及悬崖的缝隙、石槽间,属附生兰。
石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石斛具有滋养阳津、增强体质、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瘤、明亮眼睛、滋养肌肤、延年益寿的全面作用,被道家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随着石斛产业化的发展,组培技术的应用,石斛种苗每年的产出量大幅度增加,按传统的种植法需要大量的土地,立体化种植是石斛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的石斛苗培育是采用穴盘、苗盘、平床等模式培养,这样的培育透气性差,而且易积水,不能满足附生植物的生境要求,且占地面积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式石斛培育及种植的装置,它充分利用了空间,应用本装置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减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与土地的空间利用率,更能有效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造价低,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初期驯化装置和种植装置,所述的初期驯化装置包含左支架1、右支架2、喷水器3、水管4和镂空金属网格5;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喷水器3设置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上方,各个喷水器3之间通过水管4连接,两个镂空金属网格5分别设置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所述的种植装置包含立体网格种植片6、柔性布料7、遮阳布8及喷雾装置9;立体网格种植片6的两端固定在木桩11上,柔性布料7穿插在立体网格种植片6中且两端通过卡钉10与木桩11固定连接,遮阳布8及喷雾装置9设置在木桩11的上方。
所述的立体网格种植片6离地面40~50公分的高度,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土传病害。
本实用新型根据石斛的习性特性,为其创造良好的附生条件,模拟野外石斛生长的环境,提高石斛苗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空间,应用本装置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减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与土地的空间利用率,更能有效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造价低,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初期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具体实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初期驯化装置和种植装置,所述的初期驯化装置包含左支架1、右支架2、喷水器3、水管4和镂空金属网格5;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喷水器3设置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上方,各个喷水器3之间通过水管4连接,两个镂空金属网格5分别设置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所述的种植装置包含立体网格种植片6、柔性布料7、遮阳布8及喷雾装置9;立体网格种植片6的两端固定在木桩11上,柔性布料7穿插在立体网格种植片6中且两端通过卡钉10与木桩11固定连接,遮阳布8及喷雾装置9设置在木桩11的上方。
所述的立体网格种植片6离地面40~50公分的高度,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土传病害。
所述的柔性布料7为吸水透气布料。
本具体实施的初期驯方法如下:
A、将经洗净消毒后的瓶苗3~5株一丛用柔软吸水材料把根部包裹;
B、将包裹好的瓶苗嵌入镂空金属网格5的网格孔中固定,每丛周边孔空开一格,让根部包裹处在悬空状态进行日常管理,2~6个月后即可移栽。间隔排列的好处是保护苗根不生长过密,乱长,利于移栽,而且不积水。
本具体实施的种植采用立体式双面种植方法;
A、将采用折叠方式折叠成双层或者多层的柔性布料7穿插与立体网格种植片6的网格上形成一个个口袋状;
B、在立体网格种植片6两侧的每个袋内装上吸水透气的基质;
C、将培育好的石斛移栽至每个袋内,栽苗时轻盖小苗基部即可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本具体实施根据石斛的习性特性,为其创造良好的附生条件,模拟野外石斛生长的环境,提高石斛苗的成活率。
本具体实施充分利用了空间,应用本装置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减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与土地的空间利用率,更能有效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造价低,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中平,未经杜中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1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