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退芯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2030.5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勇;赵云天;王世卓;王斌成;宗红星;王建国;张福林;黄志高;卢洪卫;魏巍;刘东生;毛海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17/02 | 分类号: | B22C17/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芯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硬质合金辊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退芯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硬质合金辊环生产工艺中,为更好的控制产品的含碳量,国内多采用以PEG或石蜡作成型剂。但相对于橡胶而言,上述两种成型剂的粘结性虽然比较差,但控碳效果好,为达到比较高的粘结强度,只有采用增加粘结剂和增大产品成型压力两种方法。但是增加粘结剂会造成碳的波动及孔隙增多,产品相对更容易脏化,为保证产品质量,又要使产品压坯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压坯翻模、搬运过程中不碎裂),只有增大产品成型压力。随着产品成型压力的增加,在退模后压坯更易形成分层裂纹。目前的退芯模装置,是在压制状态结束后,将整个压模吊装到退模座上,由压机上压头通过一根顶杆将芯轴压入退模座来实现退芯模,此过程既费时费力,而且吊装过程中的震动容易使压坯开裂,而且在调整压模和退模座对中的操作中存在人员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退芯模费时费力且存在人员安全问题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快速脱模且省时省力的退芯模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芯模装置,包括芯轴,所述芯轴下方设置一孔,所述孔内安装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在设置顶缸缸头内。
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大头端和小头端分别通过连接段设置在本体两侧。
所述顶缸缸头设置一凹槽,所述连接件的大头端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连接件的小头端设置在孔内。
本实用新型在压制状态结束后,不需要搬动压模,利用压机下缸的匀速缓慢的回程动作即可实现退芯模,省时省力,而且更换不同规格的芯轴和连接件也极为方便。此装置使原来6分钟的总脱模时间缩短为3.5分钟,出现分层裂纹的几率由改进前的10%降至现在的3%,大大提高了压制成品率,减小了压坯返回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缸缸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5所示,一种退芯模装置,包括芯轴1、顶缸缸头3和连接件2,其中连接件2分为本体202、大头端204和小头端201,大头端204和小头端201分别通过连接段203连接在本体202两侧。在芯轴1下方开一孔4,孔4内安装一连接件2的小头端201,小头端201用第一螺栓5固定在芯轴1上。在顶缸缸头3开一凹槽8,连接件2的大头端204安装在顶缸缸头3的凹槽8内,大头端204用第二螺栓5固定在顶缸缸头3内。使用本实用新型退芯模装置在外模7压制状态结束后,启动液压系统利用顶缸缸头3匀速缓慢的回程动作即可实现退芯模,省时省力,操作安全,减少了压坯因震动开裂的几率,而且针对不同规格的芯轴1和连接件2其更换也极为方便。其具体使用步骤为:(1)、启动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将顶缸缸头3伸出压机工作台;(2)、将连接件2的大端装204入顶缸缸头3的凹槽8内,把连接件2旋转90度,拧紧第二螺栓6;(3)、将相应规格的芯轴1装入连接件2的小端头201,同样把芯轴1旋转90度,拧紧第一螺栓5,即完成了快速退芯模装置的安装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2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