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2116.8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5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胡艾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3/3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元件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PCB板设计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工艺的推进,部分两引脚元件已由原来的长脚作业改为短脚作业。而短脚元件的包装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都采用批量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短脚元件在包装内相互碰撞,短脚元件已不完全垂直于元件本体,两引脚的距离产生了变化,两引脚的距离可能变化但又不超出元件标准的最大公差范围。
现有技术中,引脚与插孔均按照元件标准制作,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开设为圆孔。元件插孔按照元件标准建立为圆形孔,并不能满足一些未超出元件标准的两引脚间距的最大公差范围的异常元件,导致元件很难插接于PCB板,生产效率低;如果孔径做大些可以使元件易于插接,但会出现引脚空焊的品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两引脚元件封装的生产效率并保证了封装品质的的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
为此给出 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包括两引脚元件和PCB板,PCB板开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两引脚元件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沿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孔边设置有焊盘,按照元件标准,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应当为圆孔,第一插孔就按照元件标准开设为圆孔,第二插孔不按照元件标准开设而开设为条状孔,条状孔经过按照元件标准应开设的圆孔处,条状孔的宽度等于圆孔的直径,条状孔的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以使得第一引脚在插入之后,第二插孔可适应第二引脚到第一引脚距离的变化。
其中,第二插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包括第一孔边、第二孔边、第三孔边和第四孔边,第一孔边与第三孔边平行,第一孔边至第三孔边的距离为圆孔的直径,第二孔边至第四孔边的距离大于圆孔的直径。
其中,第一孔边和第三孔边的延长线均与第一插孔相切。
其中,第二孔边至第四孔边的距离为圆孔的直径的1.5倍。
其中,第二孔边至第四孔边的距离为圆孔的直径的2倍。
其中,所述PCB板为单面板,圆孔的直径比引脚的直径大0.3mm。
其中,所述PCB板为双面板,圆孔的直径比引脚的直径大0.4mm。
有益效果:由于第二插孔不按照元件标准开设而开设为条状孔,条状孔经过按照元件标准应开设的圆孔,条状孔的宽度等于圆孔的直径,该技术特征可使第二引脚插接入第二插孔后不会出现空焊的情况,而条状孔的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以使得第一引脚在插入之后,第二插孔可适应第二引脚到第一引脚距离的变化,可使得第一引脚插接入第一插孔后有一定的范围便于异常元件的第二引脚插接入第二插孔,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封装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PCB板、11-第一插孔、12-第二插孔、2-两引脚元件、21-第一引脚、22-第二引脚、121-第一孔边、122-第二孔边、123-第三孔边、124-第四孔边、3-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包括两引脚元件2和PCB板1,PCB板1开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分别对应两引脚元件2的第一引脚21和第二引脚22,沿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的孔边设置有焊盘3,按照元件标准,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均应当为圆孔,第一插孔11就按照元件标准开设为圆孔,第二插孔12不按照元件标准开设而开设为条状孔,条状孔经过按照元件标准应开设的圆孔处,条状孔的宽度等于圆孔的直径,条状孔的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以使得在第一引脚21插入之后,第二插孔12可适应第二引脚22到第一引脚21距离的变化。
如果条状孔以第一插孔11为圆心圆周开设,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则不能适应异常元件的第一引脚21到第二引脚22距离的变化,因此条状孔应开设为可适应第二引脚22到第一引脚距离的变化。
由于第二插孔12不按照元件标准开设而开设为条状孔,条状孔经过按照元件标准应开设的圆孔,条状孔的宽度等于圆孔的直径,该技术特征可使第二引脚22插接入第二插孔12后不会出现空焊的情况,而条状孔的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以使得在第一引脚21插入之后,第二插孔12可适应第二引脚22到第一引脚21距离的变化,可使得第一引脚21插接入第一插孔11后有一定的范围便于异常元件的第二引脚22插接入第二插孔12,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封装品质。
两引脚元件2在具体封装过程中,第一引脚21先插入第一插孔11,然后将第二引脚22插入第二插孔12,最终通过焊接实现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2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CF机柜
- 下一篇:一种葛根糖化液的除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