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井下气锚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2435.9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金跃忠;刘建华;杜振红;邵云霞;李瑞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銮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井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生产用装置,尤其是一种井下气锚。
背景技术
在采油油井中,井下出液所含的气体较多,容易造成抽油泵的泵内充满系数降低,油井出油效果差,甚至会导致泵内气锁,造成抽油泵不出油。而现有的气锚结构合理性低,造成油气分离效果较差,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井下气锚,以提高油气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井下气锚,它有筒体,筒体的上端固定在泵筒上,筒体的外面有罩筒,筒体内有内筒,内筒的上端固定在罩筒内壁上,内筒的下部有进油孔,罩筒上方的筒体上有出气孔,罩筒内侧的筒体上有进孔,筒体下面有叶轮安装在支架上,罩筒的下部固定有绕丝筛管。
采用上述结构的井下气锚,可实现油气的多次分离,分离效果好,有效解决了抽油泵的泵内充满系数低的问题,油井出油效果好,保证了正常采油生产,且结构合理,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新型井下气锚,它有筒体10,筒体的上端固定在泵筒4上,筒体的外面有罩筒14,筒体内有内筒12,内筒的上端固定在罩筒内壁上,内筒的下部有进油孔19,罩筒上方的筒体上有出气孔11,罩筒内侧的筒体上有进孔13,筒体下面有叶轮15安装在支架16上,罩筒的下部固定有绕丝筛管18。
使用时,将这种气锚送入井下的套管17的内侧。井下出液经绕丝筛管18进入罩筒内,井下出液的流动就会带动叶轮转动,对井下出液进行搅拌,进行油气的初次分离,随着井下液体的旋转,产生离心作用,实现二次分离。井下出液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气体存在滑脱效应,上升速度较快,当井下出液经进孔13进入筒体与内筒之间的空间后,气体经筒体上的出气孔11进入油套环形空间,液体因较重而落下,实现再次分离。落下的液体经内筒下部的进油孔19进入内筒内,并进而经抽油机抽至地面。
这种气锚的上方为抽油泵。与现有的抽油泵一样,抽油泵上有泵筒4,泵筒内安装有活塞5,活塞下部的第一阀座7上安装有第一阀球6,活塞上部的第二阀座3的上面安装有第二阀球2,第一阀座下方有第三阀座9,第三阀座上安装有第三阀球8。活塞的上端固定在抽油杆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銮,未经李世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2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