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3546.1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任侠;马连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停车就能实现打卡功能的智能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拥有轿车的数量迅猛增长,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小区的物业部门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但仍存在一些治安隐患,如围墙高度不够、监测探头不到位、部分红外监控未起作用等问题。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部门在小区门口都加装了打卡器,车辆进出小区必须打卡,但是一些业主嫌“麻烦”,除了耽误时间,有时还会发生溜车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轮胎,可以实现不用停车打卡,横杆就能自动开启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轮胎,其包括轮胎(1)、RFID卡(2)、RFID阅读器(3)、计算机(4)、车辆放行杆(5);其中RFID阅读器(3)、计算机(4)、车辆放行杆(5)依次连接;RFID卡(2)位于该轮胎(1)里胎的侧部位,并由胎侧胶将其覆盖。
在出厂的每一个轮胎上植入RFID卡(射频标识卡),RFID卡安装过程为:一、轮胎成型工序。贴完胎体帘布层后,把RFID卡放置在里胎,胚胎侧部位,贴胎侧胶,覆盖住RFID卡;二、轮胎硫化工序。胎胚经加热硫化后,RFID卡被固定和封存在轮胎内。植入轮胎内的RFID卡,先是在轮胎生产厂内被“写入”轮胎序列号、生产日期、生产厂代号等信息,然后将车辆的车牌号写入RFID卡,便于读取数据。这样,轮胎就拥有了像人的“身份证”一样的身份标示,从中可以读取轮胎的一些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将小区内所有业主的车牌号写入数据库中;
再进一步的,在汽车轮子附近处安装RFID读取器,通过RFID技术读取轮胎内RFID卡中写入的车牌号信息,便于车牌识别;RFID阅读器与计算机直连,放行横杆可通过计算机控制自动开启,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的车牌号与数据库中数据比对,判断此车辆是否为小区内车辆,没有记录在小区物业数据库中的车辆驶入识别区将不能自动放行驶入小区,并发出警示音提醒,可由人工主动放行。
又进一步的,如果符合,横杆就自动抬起;否则,横杆就没有反应并发出警告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利用最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轮胎、横杆与小区物业主机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小区车辆的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轮胎中植入RFID卡,可以实时读取轮胎的各项温湿度、压强、阀门状态等数据,如轮胎内压强下降过快可判定爆胎,可以立即采取刹车措施;
(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既可以实现不停车就能打卡的功能,还可以减少溜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识别智能轮胎RFID卡自动放行小区内车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处理获取的车牌信息控制车辆放行杆是否升起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识别智能轮胎RFID卡自动放行小区内车辆示意图,包括轮胎1、RFID卡2、RFID阅读器3、计算机4、车辆放行杆5。其中RFID阅读器3、计算机4、车辆放行杆5依次连接;RFID卡2位于该轮胎1里胎的侧部位,并由胎侧胶将其覆盖。本实用新型运行的第一步,车辆使用的轮胎1在出厂时植入了RFID卡2,卡中预先写入了轮胎序列号、生产日期、生产厂代号等信息,后期可以写入车辆的车牌号等信息。第二步,车辆进入识别区域后,小区事先装有的固定式RFID阅读器3接收到装置在轮胎1内的RFID卡2发射的射频信号。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阅读器3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阅读器3可识别运动物体,操作快捷方便。第三步,RFID阅读器3与计算机4相连,所读取的卡内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4上进行下一步处理。第四步,计算机4将接收到的来自RFID阅读器3的车牌信息与小区内已统计的业主车辆信息数据库做比对,若为数据库中已记录车辆,则自动控制车辆放行杆5自动升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3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