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镜光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4184.8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鹤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光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尤其涉及一种透镜光纤。
背景技术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光纤主要是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的;包层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从而造成一种光波导效应,使大部分的电磁场被束缚在纤芯中传输;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的擦伤,同时又增加光纤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根据光纤中的传输模式数量分类,光纤又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可以采用阶跃折射率分布,也可以采用渐变折射率分布;单模光纤多采用阶跃折射率分布。因此,现有的光纤可分为多模阶跃折射率光纤、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和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三种。
然而,单模光纤输出的光是发散的,不利于耦合到其他器件上,使得光耦合效率低,为此,参考图1,现有技术将单模光纤11的末端制成圆锥状,并在圆锥状的顶部设置透镜12,通过透镜12来提高单模光纤11的光耦合度,但是这种透镜光纤100依然达不到所需要的光耦合效率。
因此,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高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及耦合工作距离容差的光纤透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耦合效率高、耦合工作距离容差宽的透镜光纤。
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镜光纤,该透镜光纤包括单模光纤和聚光件,所述单模光纤的端面与所述聚光件的前端熔接,所述聚光件为多模光纤,且所述聚光件的后端呈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个聚光件,并将聚光件的后端制成平面,使得光可经过聚光件后端,呈抛物线状的汇聚至单模光纤的端面上,有效提高了透镜光纤的光耦合效率及耦合工作距离容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为单模光纤,其可用于保偏光纤。
较佳地,所述聚光件的后端呈垂直于聚光件轴向的垂直面。
较佳地,所述聚光件的后端呈倾斜于所述聚光件轴向的斜面。
较佳地,所述聚光件为渐变折射率光纤,这样,使得光经过聚光件后端的平面或斜面,呈抛物线的汇聚至单模光纤的端面上,进一步提高透镜关心的光耦合效率。
较佳地,所述聚光件的后端之平面上形成有外表面呈弧形的透镜,以增加聚光件后端处光进入的面积。
具体地,所述透镜为球面透镜。更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呈半球形。
具体地,所述透镜烧制成型于所述聚光件的后端。
具体地,所述透镜熔接于所述聚光件的后端。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透镜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透镜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镜光纤,该透镜光纤200包括单模光纤21和聚光件22,所述单模光纤21的端面与所述聚光件22的前端熔接,所述聚光件22为多模光纤,且所述聚光件22的后端呈制成垂直于聚光件22轴向的垂直面。本实用新型将聚光件22的后端制成垂直面,使得光可从透镜经过聚光件22后端的垂直面,呈漏斗状的汇聚至单模光纤21的端面上,有效提高了透镜光纤200的光耦合效率和耦合位移容差。
较佳者,参考图2,所述聚光件22后端之垂直面上形成球面透镜23,进一步提高透镜光纤200的光耦合效率。
较佳者,参考图2,所述聚光件22为渐变折射率光纤,即所述聚光件22从中心向外其折射率逐渐变化,使得光经过聚光件22后端呈抛物线状的汇聚至单模光纤21的端面上。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镜光纤,该透镜光纤200’之聚光件22’的后端呈倾斜于该聚光件22’轴向的斜面,并在该斜面上形成球面透镜23。本实用新型将聚光件22的后端制成斜面,使得光可从透镜经过聚光件22后端的斜面,呈抛物线状的汇聚至单模光纤21的端面上,有效提高了透镜光纤200的光耦合效率和耦合位移容差。
较佳者,参考图3,所述聚光件22’后端之斜面上形成球面透镜23,进一步提高透镜光纤200的光耦合效率。
较佳者,参考图3,所述聚光件22’为渐变折射率光纤,即所述聚光件22’从中心向外其折射率逐渐变化,使得光经过聚光件22’后端呈抛物线的汇聚至单模光纤21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鹤,未经刘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4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放电保护元件
- 下一篇:埋层引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