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交互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4376.9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吕冰;朱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立波;张昊;吕冰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32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交互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交互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交互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白板、电子手写板和电子手写屏,20寸以下的交互设备一般都会使用电路板制作工艺的FPC(柔性电路板)和FR4(普通阻燃材料电路板),因为这两种制作方法可以把网状接收天线做的很薄,可以轻松的做到0.5mm厚度以下。但是随着网状接收天线面积的加大,大尺寸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变得很难,并且成本就会迅速升高到市场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大尺寸电磁式电子白板全部使用漆包线绕制网状接收天线的方式制作。漆包线绕制网状接收天线虽然解决了大尺寸的问题,但是其制造工艺繁琐、制造设备笨重和不合理,使产品的厚度和产品精细程度大打折扣,很多的应用场合无法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大尺寸电磁交互产品对网状电磁接收天线厚度及精细程度的苛刻要求,本发明采用薄膜挂钩制造工艺,完全抛弃了传统制造过程中的脱胎过程,使用极其简单的方法,在保证网状接收天线厚度在0.4mm左右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产品的精细程度。可以轻松的适应所有应用场合,并且成本非常低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交互薄膜,该交互薄膜共四层,第一层为固定并保护网状接收天线的薄膜,第二层为绕制在薄膜上的网状接收天线,第三层为粘合其他三层材料的高粘度胶膜,第四层为防护网状接收天线的保护膜。
其中,该交互薄膜采用薄膜挂钩的方式将网状接收天线直接绕制在薄膜上。所述薄膜为耐蠕变、耐摩擦、耐拉伸、尺寸稳定性好的薄膜。该交互薄膜成品总厚度在1mm以下,且可任意卷曲。该交互薄膜可在薄膜上冲压出能应用在平面上的薄膜挂钩,薄膜挂钩为与薄膜垂直可以钩挂导线的钩子,但其形状以及制作角度并不仅限于此。所述薄膜挂钩可以为条带状。薄膜挂钩可应用在的平面可以是塑料板、木板、金属板、墙壁。
本交互薄膜的结构只有四层,第一层最为重要,采用耐蠕变、耐摩擦、耐拉伸、尺寸稳定性好的薄膜。它的作用是固定网状接收天线、保护网状接收天线。第二层是网状接收天线,它是在第一层薄膜上绕制的。第三层是高粘度胶膜,它将其他三层材料紧密粘合在一起。第四层是保护膜,同样是保证网状接收天线不会被轻易损坏。制作好的薄膜厚度根据使用材料不同而不同,其总厚度可以达到1mm以下。采用上述结构后大大提升产品的精细程度,可以轻松的适应所有应用场合,能够非常方便的卷起来,采用简单包装,基本不用担心运输过程中的磕磕碰碰,大幅度的降低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网状接收天线、保护网状接收天线的第一层薄膜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膜挂钩局部放大图,其形成是将在第一层薄膜上冲压出来的挂钩经过处理,使挂钩与薄膜垂直,成为可以钩挂导线的钩子。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层网状天线利用薄膜挂钩绕制在第一层薄膜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制完成网状天线,薄膜挂钩压平后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高粘度胶膜将各层材料粘合在一起后的成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薄膜挂钩的其他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1.薄膜2.在薄膜上冲压出薄膜挂钩3.高粘度胶膜4.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方案1:如图1所示,第一层的材料可以选择PET薄膜材料,这种材料完全符合要求,其双向拉伸强度高,不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好,可以很好的保护网状接收天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薄膜挂钩韧性及强度都很好。第二层是网状接收天线,可以选用0.1mm以下的高强度漆包线绕制。第三层是高粘度胶膜,可以选择高粘度双面胶。第四层可以选用的范围较宽,比如可以选用PET薄膜、玻璃纤维布、无纺布。使用此方案完全可以得到总厚度1mm以下的产品。可以安装在所有液晶显示器中,特别适用于大尺寸、超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机。只增加极少的成本就可以使超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机变身成为大屏幕交互电视。并且不像在电视机外面加一个红外框那样严重影响电视机的美观。也不像电容屏那样需要增加高额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立波;张昊;吕冰,未经朱立波;张昊;吕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4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