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4570.7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智成金专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进 内外 换气 车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
背景技术
公共汽车,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也叫公交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一般来说,公共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要求公共交通企业投入更多的客车,一般的公车均以提供最大的载客量为目标,大部分空间均摆设座位,通道等空间亦供乘客站立,公交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道路交通情况,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公交车是大多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交通工具,因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较大也导致了国内城市中的公交车经常都是供不应求的情况,每辆公交车都会挤的非常满,在炎热的天气中,挤公交车也许是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公交车内的空气流动性非常差,虽然在公交车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透气的窗子,但是因为公交车内已经挤满了人,公交车上的窗子也仅仅只能方便坐在窗子旁边的乘客,车厢中挤着的乘客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得不忍受着浑浊闷热的空气,经常也会在公交车上发生乘客中暑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交车内空气流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包括车体,车体的两侧设置有可手动开关的玻璃窗,车体的顶盖上开设有若干天窗,所述的车体的顶端铺设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与车体内设置的太阳能控制器连通,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池连通,蓄电池通过太阳能控制器与安装在车体后侧顶部的排风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玻璃窗内安装有高硬度钢化玻璃制备。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车体后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排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的车体的顶端铺设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与车体内设置的太阳能控制器连通,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池连通,蓄电池通过太阳能控制器与安装在车体后侧顶部的排风扇电连接,公交车上的排风扇使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力进行工作,促进了车内外空气的交换,避免了因为车内空气闷热浑浊导致乘客发生中暑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节能环保,便于推广实施,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中:1、车体,2、排风扇,3、太阳能电池,4、蓄电池,5、太阳能控制器,6、天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包括车体1,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可手动开关的玻璃窗,车体1的顶盖上开设有若干天窗6,所述的车体1的顶端铺设有太阳能电池3,太阳能电池3与车体1内设置的太阳能控制器5连通,太阳能控制器5与蓄电池4连通,蓄电池4通过太阳能控制器5与安装在车体1后侧顶部的排风扇2电连接。
所述的玻璃窗内安装有高硬度钢化玻璃制备。
所述的车体1后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排风扇2。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增进车内外换气的车体在所述的车体1的顶端铺设有太阳能电池3,太阳能电池3与车体1内设置的太阳能控制器5连通,太阳能控制器5与蓄电池4连通,蓄电池4通过太阳能控制器5与安装在车体1后侧顶部的排风扇2电连接,公交车上的排风扇2使用太阳能电池3提供的电力进行工作,促进了车内外空气的交换,避免了因为车内空气闷热浑浊导致乘客发生中暑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节能环保,便于推广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熟悉此技术的人士所做的任何简单变相和修饰,仍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智成金专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智成金专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4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抗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