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触点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6605.0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8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狮;程强;张敏;谌晓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属于显示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是依靠使用者的手指碰触在面板上的瞬间产生一个电容效应,然后由电容值的变化确定手指位置达到讯号输入的目的。传统电容触摸屏的基板设置有正负极导电线路,工作原理是当用户碰触到相隔的感应电极时,手指提供两感应电极导通的路径,通过检测正负极的触点电容值的改变量,经由触控IC处理后即可分别确定手触摸的位置,进而确定触摸屏上手指触摸点的坐标。
为了实现多点触摸,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机械简单的增加基板上电极的数目,从而能够在更多的位置接受手指触摸并经由信号处理器完成触摸的逻辑处理,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种缺陷:感应电极的数目并不能无限制增加,过多的感应电极数目不仅增加线路设计的难度,并且由于多个感应电极间的检测干扰需要使用补偿反馈进行处理,显著增加了触控信号处理器的运算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已有电容触摸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触点电容式触摸屏,通过改进感应电极的形状从而使得感应区域显著增加,从而在有限的信号处理器运算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真实有效的多点触摸,提升感应电极的灵敏性与精确度,不过于增加信号处理器处理分析上的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触点电容式触摸屏,结构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安装有多个正感应电极,所述正感应电极具有基部和延伸部;所述玻璃基板上安装有多个负感应电极,所述负感应电极具有基部和延伸部;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对应排列;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与信号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在有限的电极数目内增加触摸检测点,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均为条状电极,电极上具有多个基部和延伸部。
通过上述结构改进,正负感应电极上的基部和延伸部均能实现感应手指触摸信号,从而增加了感应面积,提高了感应的灵敏度;而条状电极上可以设置多个基部和延伸部,能够实现有限电极数目内尽可能多的感应位点。
其中,所述正感应电极上具有多个基部和延伸部,所述基部直连连接排列,所述延伸部自基部末端向下延伸;所述负感应电极具有多个基部和延伸部,所述基部直连连接排列,所述延伸部自基部末端向上延伸。
上述提供的感应电极上的基部和延伸部的分布方式是优选的,布线以后规则工整,有效提高了布线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正感应电极的多个延伸部和负感应电极的多个延伸部交错排列,互不重叠,这种结构分布避免了信号干扰。
其中,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具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优选的,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均为透明导电薄膜,常见的例如ITO透明导电薄膜或CNT透明导电薄膜。
其中,信号处理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感应电极连接,例如导电涂层或导电插针等,优选的,
所述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通过导线与信号处理器连接,常见的导线例如银导线等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
通过上述梳子状的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屏得以实现多触点功能,并且不会加重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分析上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的单位结构;
图2为触摸屏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和1b,分别显示了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上的最小的触摸检测单位结构,其中的正感应电极的单位结构包括基部11和延伸部12;负感应电极的单位结构包括基部21与延伸部22.
参考图2,显示了多触点电容式触摸屏的电路结构,包括安装在玻璃基板1上的三组相对应的正感应电极2和负感应电极3,正感应电极和负感应电极均为条状电极,均通过导线5与信号处理器4连接,其中区域A、B代表了电极的单位结构。
其中,正感应电极2具有多个基部及延伸部,这些基部连成一直线且延伸部分别自基部的末端向下延伸。
其中,负感应电极3具有多个基部及延伸部,这些基部连成一直线且延伸部分别自基部的末端向上延伸。
正感应电极2及负感应电极3两两相对,各自的延伸部交错排列而不互相重迭。
其中,信号处理器4连接至正感应电极2与负感应电极3的导线5可分别形成于基板1的两侧,避免正、负感应电极发生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6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指挤压易碎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