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眼镜式隐形眼镜助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007.7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1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福;姜旭;魏闻;陈旭;郑文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眼镜 隐形眼镜 助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眼镜的佩戴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眼镜式隐形眼镜助戴器。
背景技术
隐形眼镜(contact lens),或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使用群体,佩戴隐形眼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甚至有些人难以佩戴成功,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克服困难、方便佩戴的助戴器。目前,大部分的佩戴方式都是用手指机械式地撑开眼睑,对于不熟练的人佩戴效果十分不好,更会造成清洁隐患,并不可取。而现有的一些助戴器是采用通过圆形吸盘吸住眼镜再探入人眼的方式,经调查此类设计仍不能解决一些人的佩戴问题,因为这些人眼睑不能撑开足够大,且保持时间不够长,佩戴过程多有不适。再有些设计应用了很复杂的机械结构,成本高,加工麻烦。总体来看,大多数设计都会由于设计不合理或结构复杂,造价偏贵而应用范围窄,市场上并未出现普及的助戴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部分人在佩戴隐形眼镜时遇到的困难,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帮助人们容易、更安全地佩戴隐形眼镜的压缩眼镜式隐形眼镜助戴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推杆、托盘、套筒、顶座、卡销和弹簧;所述套筒的顶端与顶座的底端连接成一体,推杆的下部设有突起,托盘的上部设有与突起装配的凹槽,所述托盘设于顶座的下部内,托盘的外表面与顶座内表面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卡销设于套筒上部的限位槽内,所述弹簧设于托盘的上方并套在顶座与推杆之间。
所述套筒可为椭圆形套筒。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顶座与套筒、托盘、推杆、卡销、弹簧,其中顶座与套筒为一体,托盘与顶杆通过突起与凹槽实现装配,托盘外表面与顶座内表面采用间隙配合,因此可实现其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座将隐形眼镜轻微压缩使产生形变,并使其外缘露出顶座,将外缘探入人眼后,通过推动后面的推杆将眼镜推入眼睛。特别地,顶座为椭圆形,可使镜片压缩至更符合人眼的形状,并使镜片边缘适当露出顶座,无需过大撑开眼睑,方便镜片探入眼睛并吸附于角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以往助戴器的设计,通过对眼镜的压缩作用来简化佩戴,克服了部分佩戴者的操作困难,使佩戴更加顺利。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便捷安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在图1和2中,各标记如下:1—推杆,11—突起,2—托盘,21—凹槽,31—套筒,32—顶座,4—卡销,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推杆1、托盘2、套筒31、顶座32、卡销4和弹簧5;所述套筒31的顶端与顶座32的底端连接成一体,推杆1的下部设有突起11,托盘2的上部设有与突起11装配的凹槽21,所述托盘2设于顶座32的下部内,托盘2的外表面与顶座32内表面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卡销4设于套筒31上部的限位槽内,所述弹簧5设于托盘2的上方并套在顶座32与推杆1之间。
所述套筒31可为椭圆形套筒。
使用时,先将眼镜润湿后置于顶座32,此时椭圆形的套筒31将眼镜进行轻微压缩使其产生形变,并使托盘2拖住底部。用一只手握住助戴器并将其慢慢移向眼睛,用另一只手将眼睑略微撑开。移动助戴器使镜片露出的边缘探入眼睛接触角膜,然后迅速推动推杆1,通过托盘2的移动将眼镜完全推入眼睛,使眼镜与角膜完全贴合。此过程中通过顶座32上的限位槽与卡销4控制托盘的最大移动量。最后通过弹簧5使推杆1与托盘2恢复至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