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部气帘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258.5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光玲玲;尹高纪;肖海涛;周大永;刘卫国;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客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头部气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消费者和主机厂都越来越重视汽车安全。但因技术水平的缺陷,加上法规的不健全,目前中国的汽车安全主要关注正碰、侧碰、角度碰等,对车辆翻滚的研究较少。而在实际交通事故中,翻滚事故并不少见,因车辆顶棚结构较弱容易变形,加上为追求时尚很多车辆采用天窗玻璃,使得车辆发生侧翻时,乘员头部直接撞到顶棚结构件、或甩出车外撞到侵入物上,或玻璃破碎砸进头部,导致乘员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日: 2002年11月27日,公开号:CN1381365A)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是使安全带膨胀束缚乘员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束缚乘员的胸部、头部及颈部。气带装置的安全带的膨胀部的上部由于是可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及颈部的侧面的位置和形状,不仅可以在发生正面冲撞时用膨胀部柔软地束缚乘员的胸部,而且还可以在发生侧面冲突时用膨胀部柔软束缚乘员的头部和颈部,可以使气带装置兼备侧气囊装置和气帘装置的功能。而且,由于膨胀部的膨胀时的粗度从上部朝向下部变细,通过使虽细但容易获得必要的束缚力的膨胀部的下部的容积减少,可以使充气机的必要容量减少。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通过使安全带膨胀来束缚车辆乘员的保护装置,是通过对乘员的束缚来保护其安全,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无疑给乘员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很多乘员由于嫌使用时麻烦,往往不会主动去使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辆发生侧翻时,乘员头部直接撞到顶棚结构件、或甩出车外撞到侵入物上,或玻璃破碎砸进头部,导致乘员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满足气帘模块的装配空间、能有效保护乘员头部的头部气帘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部气帘保护装置,包括气帘模块,所述的气帘模块设置在汽车顶棚横梁上,所述的气帘模块包括气体发生器、导向软管和气帘,所述的气体发生器设置在导向软管的一端,所述的气帘沿导向软管的轴线方向与导向软管固定连接,所述的气帘上至少设有一个气室,所述的导向软管朝向气帘一侧的管壁上均布有若干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与气室连通。该头部气帘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气帘模块并将气帘模块固定在汽车顶棚横梁上;而气帘模块主要包括气体发生器、导向软管和气帘,所体发生器和导向软管连接,而导向软管上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与气帘上的气室连通,当车辆发生翻滚时气体发生器点爆,气体进入导向软管,并通过导向软管上的出气孔充满气帘上的气室,当顶棚与地面接触时,头部直接撞到气帘上,从而避免直接与顶棚、车外侵入物、天窗玻璃等接触导致受伤;也可避免因天窗玻璃的破损头部被甩出车外的情况,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该气帘保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起到保护乘员头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帘呈Z型折叠结构折设在导向软管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所述的气帘折叠后的厚度为25mm至35mm。气帘采用Z型折叠方式折设在导向软管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这样当气帘的气室被充气时,能够保证气帘斜向前平稳展开,避免展开过程中对头部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Z型的折叠方式保证气帘向前(车辆运动方向)平稳展开,覆盖在驾乘员头部上,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气帘折叠后的厚度优选为25mm至35mm,是为了满足气帘模块的装配空间(即顶棚横梁与顶棚内饰之间的距离)至少50mm规定的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帘的展开形状为扁平长方形结构,所述的气帘上设置有两个气室,所述的气室分设在气帘的两端,所述的气帘的中部位置设有阻隔区。气帘保护区域对应驾、乘员头部位置,将气帘的展开形状设计成扁平的长方形结构,并在对应头部位置设置两个气室,是为了保证气帘气室能够快速充满,从而避免与头部接触时还处于充气状态对乘员造成冲击伤害;气帘的中部位置设置阻隔区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气帘对头部起保护作用的气室快速充气,而不对头头起保护作用的中部位置无需充气,那样就能够使气帘气室快速充满对头部进行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隔区与气室之间通过缝线隔开。阻隔区与气室之间采用缝线缝住,该方法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帘充气后的厚度为80mm至120mm。将气帘充气后的厚度优选为80~120mm厚是考虑到头部乘员空间有限,气帘充气厚度不易过大,从而给头部留有足够的空间,气帘充气厚度也不易过小,如果过小当车辆发生翻滚时就不能够对头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交叉式结构活动多功能车房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公交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