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氧节油增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341.2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达培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C25B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油 增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特指氢氧节油增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发动机都采用汽油、柴油的燃烧提供动力,但是由于汽缸内空气与汽油、柴油比例不均匀不能充分燃烧,既浪费了能源又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燃料,不仅可以由水产生,而且燃烧值大,燃烧后只产生水,对环境没有污染,这是一种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能源。目前,氢气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的方法和电解水的方法。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氢气,其氢气的产生成本大、价格昂贵,并且存在安全问题,因而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目前还不能实现将其产生的氢气作为燃料提供给机动车、轮船等的发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发动机动力又能节省能源降低排放的氢氧节油增力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氢氧节油增力器,它包括有内部填装有水的电解水主机盒、控制电路模块、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的电解槽、二级过滤器、连通电解水主机盒与二级过滤器的连接气管,电解槽设置在电解水主机盒内腔的底部,连接气管的输入端与电解水主机盒的顶部连通,连接气管的输出端与二级过滤器连通,二级过滤器的顶部设有将氢氧气体输送到发动机的输出气管。
所述二级过滤器内部填装有水,连接气管的输出端穿过二级过滤器并伸入二级过滤器内腔的底部,输出气管与二级过滤器内腔的顶部连通。
所述二级过滤器与电解水主机盒之间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的输入端与二级过滤器内腔的底部连通,补水管的输出端与电解水主机盒连通,补水管上设有用于将二级过滤器中的水抽送到电解水主机盒中的水泵,水泵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
所述二级过滤器的顶部设有用于往二级过滤器内注水的注水口。
所述电解水主机盒的底部设有放水螺丝。
所述电解水主机盒外部设有散热器。
所述电解水主机盒内设有水位控制装置。
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有固定在电解水主机盒内的浮子室、活动设置在浮子室中的浮球,浮球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感应浮球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
所述浮球上带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氧节油增力器,它包括有电解水主机盒、控制电路模块、电解槽、二级过滤器、连接气管,电解槽设置在电解水主机盒内腔的底部,连接气管的输入端与电解水主机盒的顶部连通,连接气管的输出端与二级过滤器连通,二级过滤器的顶部设有将氢氧气体输送到发动机的输出气管,本实用新型利用电解槽将电解水主机盒中的普通自来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混合体,氢气和氧气混合体通过连接气管进入二级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通过输出气管输送到发动机中与燃料混合燃烧,利用氢气点火能量低的特点可以提高混合燃料的着火性,加上氢气固有的燃烧传播速度快的特性可加快火焰燃烧的传播速度,促使混合气体在缸内更加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实现了提升发动机动力而又能节省能源降低排放的效果,可应用于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工化石燃料的内燃发动机作为辅助节能增效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解水主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内部填装有水的电解水主机盒1、控制电路模块2、与控制电路模块2电连接的电解槽3、二级过滤器4、连通电解水主机盒1与二级过滤器4的连接气管5,电解槽3设置在电解水主机盒1内腔的底部,电解槽3底部与电解水主机盒1内腔的底部之间预留5mm间距作为水流动空间,控制电路模块2与车载电脑12连接,通过车载电脑12控制,并由车载蓄电池13供电,连接气管5的输入端与电解水主机盒1的顶部连通,连接气管5的输出端与二级过滤器4连通,二级过滤器4的顶部设有将氢氧气体输送到发动机14的输出气管6,二级过滤器4能够有效过滤氢气和氧气混合体中的水汽和杂质,防止水汽和杂质进入发动机14中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
电解水主机盒1内腔的下部分为水,上部分为氢氧气体空间。电解水主机盒1选用硬质耐热带韧性材料,表面为磨砂面,各边角进行圆角处理,壁厚不超过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达培,未经陈达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