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管的中级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822.3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口通达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70216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中级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排气管的中级消声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城市主要噪声污染源,发动机的排气噪声又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目前噪声问题将继排放问题之后受到更多的重视,相关噪声强制性标准业已实施,并且有逐步严格的趋势。
常见的排气管结构包括前级消声器、中级消声器和后级消声器。消声器的设计既会影响整个排气系统的背压,有影响排气噪声,从理论上讲,消声器内的排气气流速度越低,排气系统的背压越高,消声的效果就越好,但这样会导致发动机功率损失增加。因此亟需设计出消声效果好且背压低的消声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压低且消声效果好的汽车排气管的中级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排气管的中级消声器,包括具有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壳体、分别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位于排气管上方,它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方的第一消声管和第二消声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前隔板、中隔板和后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壳体外连通,出气端位于第四腔体内,所述排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第一腔体内,出气端穿过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壳体外连通,第一消声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第二消声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内。
在壳体内通过三块隔板分隔出四个腔体,每个腔体可以看成一个扩张腔,进气管直接从壳体外连通至第四腔体内,汽车排气从第四腔体内通过第二消音管、第一消音管反向进入第一腔体内,通过排气管排出,排气过程顺畅,在有效增加扩张腔容积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排气背压,提高发动机效率,整体的消声效果更好。
所述排气管的进气端上设有喇叭口。有效扩大进气面积,使气流更稳定,不会因为紊流而产生气流噪声。
在第四腔体内的所述第二消声管和进气管之间设有连接板。稳定进气管和第二消声管结构,防止其在气流下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降低排气背压,提高扩张腔容积,排气过程顺畅,整体消声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壳体,2、前端盖,3、后端盖,4、前隔板,5、中隔板,6、后隔板,7、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第三腔体,10、第四腔体,11、进气管,12、进气端,13、出气端,14、排气管,15、进气端,16、出气端,17、第一消声管,18、第二消声管,19、喇叭口,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阅图1,为一种汽车排气管的中级消声器,包括具有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壳体1、具有进气端12和出气端13的进气管11、具有进气端15和出气端16的排气管14、第一消声管17和第二消声管18,其中进气管11位于排气管14的上方,第一消声管17和第二消声管18位于进气管11的上方,壳体1内设有前隔板4、中隔板5和后隔板6,将其内腔分割成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第三腔体9和第四腔体10,进气管11的进气端12穿过前端盖2与壳体1外连通,出气端13位于第四腔体10内,排气管14的进气端15位于第一腔体7内,出气端16穿过后端盖3后与壳体1外连通,第一消声管1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体7和第三腔体9内,第二消声管18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腔体9和第四腔体10内。排气管14的进气端15上设有喇叭口19。在第四腔体10内的第二消声管18和进气管11之间设有连接板20。
汽车的排气通过进气管11进入壳体1的第四腔体10内,通过第二消声管18排气至第三腔体9内,再经过第一消声管17排入第一腔体7内,从喇叭口20进入排气管14,排出至壳体1外。排气分别在壳体1内的三个腔体内扩散,相当于增加了扩张腔容积,从而有效降低了低频噪声,而且可以将排气背压降低到44KPa,在提高消声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发动机的功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扩张腔容积,在位于第二腔体8和第三腔体9的进气管11和排气管14上还可以设置一些通孔,从而利用第二腔体8作为扩张腔,进一步提高消声的效果。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口通达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海口通达排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隔热罩安装结构
- 下一篇:气体辅助式内燃机用SCR雾化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