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防护装置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9220.X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0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洋;董晓玲;张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装置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防护装置及带有该线束防护装置的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厂在注重汽车线束固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线束的防护工作。现阶段仅仅在过孔处对汽车线束进行过孔防护,但是在过孔之外的其他区域,汽车线束往往避免不了与别的部件进行接触。这样在汽车行驶的颠簸中就容易导致汽车线束与其他部件进行摩擦,造成汽车线束磨损,甚至会引起短路和起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防护装置,其能有效的对线束进行防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束防护装置,包括:
用于设置在行李箱铰链上的保护套本体,具有一用于包裹收容所述行李箱铰链的贯通的槽体,线束穿设于所述槽体内;以及,
用于将所述行李箱铰链固定于所述槽体的内部的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穿过所述槽体的所述线束的固定卡;
所述固定卡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卡分别布置于所述槽体底部的两侧面,所述线束卡设于分别设置于所述槽体底部的两侧面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一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锁止孔;以及,
至少一个与所述锁止孔配合的锁止片,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槽体的另一侧壁,其第二端可绕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槽体的连接处旋转,并卡装入所述锁止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孔与所述保护套本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片与所述槽体为一体成型,所述锁止片的第二端端部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锁止孔内的柱销。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结构和与其配合的行李箱铰链的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弯曲弧度和与其配合的行李箱铰链的弯曲弧度一致。
进一步的,贯通的所述槽体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用于供线束绑定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线束防护装置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线束防护装置可以将线束固定在行李箱铰链上,线束可以随铰链运动,又可以保护线束不受破坏,对汽车线束进行防护,并且可以使汽车线束得到有效的固定,避免了由于线束与其它部件摩擦而产生的破损,进而减少了线束短路和起火事故。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线束防护装置体积小,易于拆装,使汽车线束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防护装置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线束与其它部件摩擦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防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线束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本体10和固定结构等,其中,保护套本体10用于固定在行李箱铰链20上,其具有一贯通的槽体,行李箱铰链20可包裹收容于该贯通的槽体内,且线束30可穿设于槽体内,从而线束30可以随着行李箱铰链20一起运动;固定结构设置于保护套本体10上,用于将行李箱铰链20固定于槽体内部。
从而,本实用新型线束防护装置可以将线束30固定在行李箱铰链20上,线束30可以随铰链运动,又可以保护线束30不受破坏,并且可以使汽车线束30得到有效的固定,避免了由于线束30与其它部件摩擦而产生的破损,进而减少了线束30短路和起火事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槽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穿过槽体的线束30的固定卡40,防止线束30在槽体内串动。优选的,固定卡40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固定卡40分别布置于槽体底部的两侧面上,线束30可以卡设于分别设置于槽体底部的两侧免的至少两个固定卡40之间。如图1所示,优选的,槽体底部每侧侧面的固定卡40沿槽体延伸方向分布有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卡40可以设计为高度高于卡入其内的线束30的高度,这样,固定卡40就还可以起到一个对行李箱铰链20进行限位的作用。
优选的,用于将行李箱铰链20固定于槽体内部的固定结构包括:
设置于槽体的一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锁止孔50;以及,
至少一个与锁止孔50配合的锁止片60,其第一端连接于槽体的另一侧壁,其第二端可绕第一端与槽体的连接处旋转,并卡装入锁止孔5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9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线槽
- 下一篇:跨座耐张双串绝缘子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