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9280.1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9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金;齐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众合赛福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王珂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血管 pta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技术是在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影像医学(X射线、超声、CT、MRI等)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介入导管或器械输送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造影、治疗或组织采集。经皮外周血管腔内成形术是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到外周血管狭窄处,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控下,将球囊进行扩展,使外周血管狭窄部位扩张,增加外周血管流血量。现有的改进型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由于结构和连接方式上的缺陷,导管的穿过能力和推送能力差,通过严重动脉病变或钙化所造成的狭窄区域时成功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球囊导管,穿过能力和推送能力更强,以提高外球囊通过严重动脉病变或钙化所造成的狭窄区域时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球囊导管,包括针座和球囊,所述针座的一端设有内管加强件,内管加强件内设有外腔,外腔与球囊连接,球囊、外腔、内管加强件和针座的内部设有内管,内管的一端设有钢丝。所述内管与钢丝之间呈锥形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的一端与内管焊接,球囊的另一端与外腔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上靠近球囊的两端处分别设有标记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钢丝与内管的端部呈锥形过渡,能有效降低通过的直径,同时使得钢丝可穿过整个球囊的内管,使手术医生能更好地将力施加在外周血管球囊,增强了导管的穿过能力和推送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针座;2、球囊;3、内管加强件;4、外腔;5、内管;6、钢丝;7、标记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治疗外周血管的PTA球囊导管,包括针座1和球囊2,所述针座1的一端设有内管加强件3,内管加强件3内设有外腔4,外腔4与球囊2连接,球囊2、外腔4、内管加强件3和针座1的内部设有内管5,内管5的一端设有钢丝6。所述内管5与钢丝6之间呈锥形过渡。球囊2的一端与内管5焊接,球囊2的另一端与外腔4焊接。外腔4与针座1的内壁粘接。内管5与针座1的内部粘接。内管加强件3与针座1的内壁粘接。所述内管5上靠近球囊2的两端处分别设有标记环7。
具体使用时,将球囊2插入到狭窄病变位置,同时对球囊2加压扩张狭窄病变的血管,加压完毕后撤出球囊2,手术完成,狭窄的病变位置被扩张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众合赛福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众合赛福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9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转移催化合成柳酸苄酯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麻醉药喷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