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链机中自动检测拉链缺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9353.7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3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龙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6 | 分类号: | B07C5/0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链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机,尤其是一种拉链机中自动检测拉链缺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链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注射系统、压模系统、输送系统和电控系统。当物料通过进料装置进入注射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加热塑化并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将加热塑化后的物料注入模具型腔中,物料注入模具后,将模具闭合并给予模具足够的锁模力,以抵抗熔融物料进入模具型腔中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开缝而造成不良制品,压模成型后,打开模具,制品通过输送系统输出到成品端,然后通过对输出的拉链制品进行人工检验,剔除拉链产品中存在缺牙的拉链制品,以免成品中混入废品造成整批成品降低档次。然而由于人工检查难免不精确,总有错过缺牙拉链的时候,而且由于人工检查是在制品全部成型后进行挑选,无法避免废品的产生,既浪费时间人力又浪费能源物料,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拉链机中自动检测拉链缺牙装置,该装置能自动检测拉链缺牙并且报警或停机,该装置可以减少废品的产生、提高拉链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链机中自动检测拉链缺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连接板,底座朝向连接板的端面设有拉链通道,连接板朝向拉链通道的端面设有滚珠通道,滚珠通道与拉链通道互相垂直相通且滚珠通道直径与拉链通道直径相配,滚珠通道内设有滚珠,连接板上铰接有铰接件,铰接件与滚珠连接,滚珠可沿着滚珠通道往复运动,铰接件与滚珠连接的一端设有与位于拉链机上的感应开关相配的感应头。
采用上述结构,该拉链机中自动检测拉链缺牙装置安装在拉链机的输送路径上,拉链制品从拉链通道经过,滚珠通道内的滚珠由于重力作用抵压在拉链上,当拉链随着输送动力向成品端运动,滚珠遇到拉链上有缺牙的位置时,滚珠掉入缺口中,由于滚珠的掉入缺口,带动位于铰接件上的感应头向下运动,则原本与设置于拉链机上的感应开关保持感应信号导通的感应头由于位置发生变化,造成感应头与感应开关之间的感应信号断开,而该感应开关与拉链机上的电控系统连接,感应信号断开促动拉链机上的报警装置启动或使拉链机停机。如此就能在第一时间检测到废品的存在而停止机器,减少废品产生,提高了检测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铰接件通过弹簧与滚珠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滚珠靠自身重力抵压在拉链上,当拉链在输送动力的作用下向成品端运动的过程中,滚珠会受到一定的作用力从而在滚珠通道内上下运动,弹簧的设置使得滚珠受到沿着滚珠通道轴线方向的力而不会因为受力不均与滚珠通道侧壁碰撞造成较大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铰接件的横截面呈L型结构,铰接件的折角处通过销轴与连接板连接,铰接件的水平部设有供滚珠通过的通孔,通孔与滚珠通道对应贯通设置,铰接件的竖直部设有用于翻转铰接件的拨头,拨头一端与铰接件竖直部固定连接,拨头另一端贴靠着连接件。
采用上述结构,方便滚珠的复位,当滚珠掉入拉链的缺口中时,为恢复正常工作流程时,只需拨动拨头使滚珠回到滚珠通道,而当拉链进入拉链通道时,放开拨头使滚珠重新抵压在拉链制品上,即可开始检测拉链是否存在缺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板设有滚珠通道的一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内设有限位方孔,所述铰接件置于限位方孔内且与限位方孔侧壁铰接。
采用上述方案,铰接件置于限位方孔中使得在拨动铰接件使滚珠复位的过程中对滚珠和弹簧的活动起限位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底座1,连接板2,拉链通道3,滚珠通道4,限位块5,铰接件6,弹簧7,支撑板8,滚珠41,折角61,通孔62,拨头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龙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龙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9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