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0352.4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9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欧群飞;谢晓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467;B01D35/06;B01D29/5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清洗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
背景技术
自清洗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滤网直接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体悬浮物、颗粒物,降低浊度,净化水质,减少系统污垢、菌藻、锈蚀等产生,以净化水质的精密设备。自清洗过滤器在水处理行业中应用广泛。自清洗过滤器主要包括粗滤网、细滤网、允吸扫描组件,清洗驱动装置、排污阀和压差计等。待处理的污水由入水口进入机体,首先经过粗滤网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再经过细滤网过滤。在过滤过程中,细滤网逐渐累积水中的脏物、杂质,形成过滤杂质层并堆积在细滤网的内侧,在细滤网的内、外两侧形成一个压差。 当压差计检测到压差达到预设值时,清洗驱动装置驱动允吸扫描组件清洗细滤网,清洗出来的污物经过排污阀排出机体内,自动完成清洗过程。
自清洗过滤器滤除污物是通过滤网完成。由于现有的自清洗过滤器只设有粗滤网和细滤网,污水只经过粗滤网和细滤网两级过滤,过滤精度一般在50微米~1000微米,对于更加细微的悬浮污物则不能滤除,污水净化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水净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该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能够更有效的滤除污水中的污物,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依次包括电解腔、过滤腔和排污腔,所述电解腔内壁设有第一滤网,电解腔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腔内壁设有第二滤网,过滤腔内部设有允吸扫描组件,过滤腔邻近排污腔的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压差计,所述排污腔远离过滤腔的一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允吸扫描组件延伸至排污腔并与驱动装置连接,排污腔的一侧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排污阀,所述第一滤网内设有至少一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通过导线与电源系统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极组件为铝电极组件或铁电极组件或不锈钢电极组件或钛基贵金属电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网的滤孔孔径为7~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网的滤孔孔径为10~50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力驱动装置和/或水力驱动装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絮凝自清洗过滤器在第一滤网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电极组件和电源系统,对微小颗粒悬浮物起到电絮凝作用,并通过第二滤网进行拦截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同时,电絮凝也具有对水体杀菌消毒的功能,避免在细滤网上形成生物污染,更加有利于细滤网的吮吸扫描排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圆筒形壳体,2-电极组件,3-第一滤网,4-第二滤网,5-允吸扫描组件,6-电源系统,7-驱动装置,8-排污阀,101-电解腔,102-过滤腔,103-排污腔,104-进水口,105-出水口,106-排污口,201-正电极板,202-负电极板,601-第一直流输出端,602-第二直流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0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气泡气浮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