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水煤浆输送站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3301.7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8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嘉林;涂昌德;周秀隆;李书兴;王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F17D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距离 管道 输煤首端水煤浆 输送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站系统装置,具体涉及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水煤浆输送站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冶金、石化、石油、化肥、煤炭等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能源的价格提升,存在运输成本过高的缺陷。
在浆体管道输送中,国内市场主要是铁精矿、磷精矿、铝土矿等浆体管道的输送。这些矿浆管道的输送距离短,运量小,有些矿浆管道只满足工业广场内的输送需要。目前,国内长距离输煤管道还在起步阶段,国际上也没有正在运行的长距离煤浆管道。该技术将填补目前长距离管道输煤技术的空白,提升长距离管道输煤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将彻底打破长期制约能源企业煤炭运输的“瓶颈”和改变煤炭运输方式的固有格局,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节地、环保经济、不受外界干扰的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煤浆输送站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解决方式是:一种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煤浆输送站系统由储浆罐、喂浆泵、安全环路、主泵机组、阀门、管道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储浆罐中的煤浆利用静压通过管道送入喂浆泵,所述喂浆泵通过管道和阀门与安全环路一端连接,所述安全环路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主泵机组顺序连接,安全环路两端并联连接压差检测设备,所述主泵机组通过管道与下一泵站连接。
所述储浆罐的出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所述喂浆泵的进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
所述主泵机组的出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所述主泵机组的进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将彻底打破长期制约能源企业煤炭外运的“瓶颈”,同时也改变煤炭运输方式的固有格局,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节地、环保运输、不受外界铁路、公路干扰,可全天候运行,为煤炭外运提供了新的通道,输送距离达1000km以上,广泛用于管道运输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浆罐、2喂浆泵、3安全环路、4主泵机组、5压差检测设备、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煤浆输送站系统,该系统包括储浆罐、喂浆泵、安全环路、主泵机组、阀门、管道组成,所述储浆罐1中的煤浆利用静压通过管道送入喂浆泵2,所述喂浆泵2通过管道和阀门6与安全环路3一端连接,所述安全环路3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主泵机组4顺序连接,安全环路3两端并联连接压差检测设备5,所述主泵机组4通过管道与下一泵站连接。
所述储浆罐1的出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所述喂浆泵2的进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
所述主泵机组4的出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所述主泵机组4的进口管道口上连接一个阀门。
所述储浆罐出口、喂浆泵进、出口、主泵机组进、出口均用阀门进行隔断。
所述安全环路3为水平安装,水平安装可以真实反映管道的运行状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3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轴检测系统的轮对自动定位装置
- 下一篇:干燥烘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