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汽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4772.X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培林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9/00;F21V17/12;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汽车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汽车灯。
背景技术
在LED行业中,LED汽车灯的散热是一项技术难题。目前为止,各大LED汽车灯制造厂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散热问题。现有的采用铝基板与散热膏粘合的散热结构,造成LED、铝基板和铝基座(汽车灯外壳)间的散热温差较大,LED结温较高。当LED结温在70℃以上时,LED灯珠就会受到严重损坏,造成光衰,影响整个LED灯具的寿命。
目前,采用铝基板应用于LED上,更多的应用于LED汽车灯时,其散热效果欠佳。特别是铝基板与铝外壳间需要设置一层散热粘合剂粘合在一起,热阻太大。当LED热量传导至铝基板后,铝基板的热量通过散热胶才能直接传导到汽车灯外壳体上,造成LED和外壳温度偏高。而LED灯珠或LED模组的结温大于75℃时,LED的寿命会大大缩短。另外,铝基板与铝基座间的焊接工艺不好处理,散热膏经长期使用会老化,不能达到散热效果且易造成接触不充分,散热不均匀也会使灯具的局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及抗老化效果好的LED汽车灯,不会因散热粘合剂产生高结温而影响LED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汽车灯,包括LED灯板、铜基板、铝基座、透明镜和面盖;所述铝基座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上镀有镍层,所述铜基板的一面覆盖焊锡膏,所述铜基板通过覆盖的焊锡膏与凹槽的底部焊接,所述LED灯板固定在铜基板的另一面上且出光面朝向透明镜,所述透明镜固定在面盖内,所述面盖与铝基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焊锡膏为无氯无铅焊锡膏,该无氯无铅焊锡膏的厚度为0.2-0.6mm。
其中,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面盖的侧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凹槽上的螺纹与面盖上的螺纹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汽车灯,通过铜基板与铝基座直接焊接导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及抗老化效果好,不会因散热粘合剂产生高结温而影响LED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汽车灯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LED灯板 2、铜基板
3、铝基座 4、透明镜
5、面盖 31、凹槽
51、面盖上的螺纹 311、凹槽上的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汽车灯,包括LED灯板1、铜基板2、铝基座3、透明镜4和面盖5;铝基座3上设有一凹槽31,凹槽31的底部上镀有镍层,铜基板2的一面覆盖焊锡膏,铜基板2通过覆盖的焊锡膏与凹槽31的底部焊接,LED灯板1固定在铜基板2的另一面上且出光面朝向透明镜4,透明镜4固定在面盖5内,面盖5与铝基座3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LED汽车灯,通过铜基板2与铝基座3直接焊接导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及抗老化效果好,不会因散热粘合剂产生高结温而影响LED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焊锡层为无氯无铅焊锡层,该无氯无铅焊锡层的厚度为0.2-0.6mm。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锡膏的厚度、熔点和材质,只要是通过锡膏焊接带有镀镍层的铝基座和铜基板的实施方式,均属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形或者变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面盖5的侧面上设有螺纹;凹槽上的螺纹311与面盖上的螺纹51相适配来实现面盖5与铝基座3的封闭连接,当需要更换LED灯板1、铜基板2或透明镜4时,只需要旋开螺纹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采用螺纹相适配的方式来实现面盖5与铝基座3的封闭连接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卡合、螺接或焊接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如果是对面盖5与铝基座3的封闭连接的方式的改变,均属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形或者变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培林,未经林培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4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