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捡球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6719.3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群;许东伟;林淦;陈森;邓庆彬;沈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A63B6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器人 | ||
1.一种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器人外壳(2)、吸球装置、移动装置及控制系统,其中吸球装置包括有吸球风扇(6)、吸球管(1)、装球腔(7),移动装置包括有舵机(9)、主动轮(10),控制系统包括有中央处理器(11)、摄像头模块(5)、红外避障器模块(4)、电源模块(12),其中吸球管(1)倾斜装设在机器人外壳(2)上,且位于吸球风扇(6)的上端,吸球管(1)的下端设有吸球口(15),吸球管(1)的上端设有出球口(14),装球腔(7)设置在出球口(14)的下方,主动轮(10)的转轴与舵机(9)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10)装设在机器人外壳(2)的底部,控制系统的摄像头模块(5)安装在吸球管(1)所设出球口(15)的上方,摄像头模块(5)的信号线与中央处理器(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红外避障器模块(4)安装在机器人外壳(2)的左右两侧,红外避障器模块(4)的信号线与中央处理器(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11)与电源模块(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处理器(11)为ARM9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球口(15)为敞口设计,吸球口(15)与地面高度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出球口(14)安装有一块出球口挡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球腔(7) 装设在机器人外壳(2)的后部, 机器人外壳(2)的后部设有驱动装球腔(7)自动或手动从机器人外壳(2)后部推出的驱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避障器模块(4)的信号线穿过机器人外壳(2)与中央处理器(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机器人外壳(2)的底部前端或后端装设有两个主动轮(10),机器人外壳(2)的后端或前端还装设有万向轮(3),两个主动轮(10)分别由两个舵机(9)驱动,两个舵机(9)的电源线与电源模块(12)连接,两个舵机(9)的信号线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能实现机器人的直线行走与转弯的两个舵机(9)的采用差速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出球口挡板(13)为一个能自由活动的轻质弹性胶质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头模块(5)包括有摄像头(17)、微型舵机(16)、安装架活动板(18)、安装架固定板(19),安装架固定板(19)通过螺钉固定在吸球管(1)上,安装架活动板(18)固装在安装架固定板(19)上,微型舵机(16)和摄像头(17)均安装在安装架活动板(18)上,带动安装架活动板(18)及其摄像头(17)摆动的微型舵机(16)的信号线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模块(12)连接有电源指示灯,电源模块(12)采用锂电池(8);上述中央处理器(1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67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物料的分级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遮挡板的眼部按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