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钢用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7281.0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毕振勇;邵淑英;王崇江;申利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海格尔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宗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钢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轧钢用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轧钢厂的加热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炉尾烟囱冒火冒烟现象严重,而且烟温度较高,炉内保温效果差,常规企业的做法是在炉膛内设置挡火墙来降低烟气出炉温度提高炉子的保温效果,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公告号:CN201605302,专利名称为加热炉,设置挡火墙在理论上解决了以上问题,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设置挡火墙后排烟效果非常差,烟气在炉膛内受到挡火墙的阻隔,在炉膛内翻滚很难排出,应此大大降低了炉膛内加热效率;
通过在一段的观察中,技术人员发现,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挡火墙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挡火墙两侧边缘与侧壁之间的间隙的严重不合理导致了以上问题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轧钢用加热炉,其结构简单,价格低,而且提高加热炉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钢用加热炉,包括炉底、炉顶、侧壁、炉膛、烟道和设置在炉膛内的挡火墙,挡火墙位于炉膛的下部,与炉底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挡火墙形状为长方形,挡火墙的两侧边沿与侧壁之间的间隙均为50—85㎜,在挡火墙的墙体上部设有通烟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挡火墙上的通烟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炉底所在的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烟孔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烟孔与挡火墙上沿之间的距离为35—55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火墙上设置通烟孔以及合理设置挡火墙两侧边沿与侧壁之间的间隙,不仅保证排烟顺畅,同时间接提高了加热炉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沿图1中A—A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记:1、炉膛,2、挡火墙,201、通烟孔, 3、炉底,4、烟道,5、钢坯,6、炉顶,7、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轧钢用加热炉,包括炉底3、炉顶6、侧壁7、炉膛1、烟道4和设置在炉膛1内的挡火墙2,挡火墙2位于炉膛1的下部,与炉底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挡火墙2形状为长方形,挡火墙2的两侧边沿与侧壁7之间的间隙均为50—85㎜,最佳间隙为62㎜,在挡火墙2的墙体上部设有通烟孔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火墙上设置通烟孔以及合理设置挡火墙两侧边沿与侧壁之间的间隙,不仅保证排烟顺畅,同时间接提高了加热炉内钢坯5的加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方案,所述挡火墙2上的通烟孔20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炉底3所在的平面平行;通烟孔201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通烟孔201与挡火墙2上沿之间的距离为35—55㎜,最佳设置距离为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海格尔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海格尔高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7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