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从粗酯丙二醇中分离甲醇钠的输入二氧化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8225.9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0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武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C07C31/10;C07C29/88;C07C69/96;C07C68/0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丙二醇 分离 甲醇 输入 二氧化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二氧化碳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从粗酯丙二醇中分离甲醇钠的输入二氧化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碳酸二甲酯联产丙二醇工艺过程中,由于生产出的粗酯丙二醇内含有甲醇钠,为了提高粗酯丙二醇的纯度,为避免在精馏过程中甲醇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且氢氧化钠溶于水,会影响产品质量;在精馏过程中甲醇钠与水反应还会生成颗粒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对设备腐蚀较为严重,所以必须将粗酯丙二醇在进入精馏塔之前将甲醇钠分离,减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设备的腐蚀;通常使粗酯丙二醇在碳化塔内与水和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反应,经过滤器分离颗粒状产物。由于液相二氧化碳温度低,在通入碳化罐后将粗酯丙二醇降温,有时进入碳化罐的液相二氧化碳会形成干冰块,使反应速度缓慢,碳化时间长达4小时,造成电耗增加,并造成了碳化质量的不稳定。在低温下有部分氢氧化钠溶于水无法分离出来,带入产品精馏塔,使精馏时间加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塔内填料腐蚀严重,现有都是使用气相二氧化碳,为了适应气相二氧化碳,通常是把碳化罐中的搅拌器去除,把液相二氧化碳改为使用气相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直接接入碳化罐内;将碳化罐内一层直管分布器改为两层盘管分布器,以保证气相二氧化碳均匀分布;将碳化罐平底改为锥底,保证在进行碳化物料循环时的充分完全循环反应;虽然碳化时间降低到2小时,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消耗和电耗,但由于二氧化碳储罐压力大,在碳化过程中,有部分二氧化碳冲破物料液封,造成二氧化碳浪费,并带走1%的丙二醇和3.1%的甲醇。还有一种又使用了夹套式气化器的方法输入二氧化碳,由于液态二氧化碳间歇进入气化器,形成温差大,焊口胀裂导致停产,不能长期使用。总之由于气相二氧化碳的压力太大或者输入压力不稳定,从而损失丙二醇和甲醇,也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受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粗酯丙二醇中分离甲醇钠的输入二氧化碳装置,因此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和粗酯丙二醇的产量,防止了二氧化碳间断式气化对碳化罐的冲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与碳化罐的连通管道上的加热装置、与碳化罐输入端口连通的气体限压和压力稳定装置。
在加热装置作用下,当从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中流出的液相二氧化碳受热成气相二氧化碳进入气体限压和压力稳定装置,在气体限压和压力稳定装置作用下,输出稳定压力和不高于一定压为值的气相二氧化碳,由于设计了加热装置和气体限压和压力稳定装置,保证了输入碳化罐的气相二氧化碳的压力值和稳定性,因此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和粗酯丙二醇的产量,防止了二氧化碳间断式气化对碳化罐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加热管和法兰盘,气体限压和压力稳定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封密容器、散热管、限压阀和调压阀,沿在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与封密容器的连通管道的周边设置有加热管,在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在封密容器中设置有散热管,加热管和散热管设置为与导热油装置连通,在封密容器上分别设置有限压阀和调压阀,封密容器设置为通过调压阀与碳化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管设置为四个并沿在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与封密容器的连通管道的周边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热管设置为S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碳化罐内加比例为100:5—10的粗酯丙二醇与软化水,通入液相二氧化碳,均匀混合反应;提高了碳化罐内物料温度,加快在碳化罐内反应速度,降低了二氧化碳的使用量,降低了粗酯丙二醇内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含量,缩短了碳化时间和精馏时间,确保了碳化质量和产品含量稳定,二氧化碳消耗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加热管1、法兰盘2、封密容器3、散热管4、限压阀5和调压阀6,沿在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与封密容器3的连通管道的周边设置有加热管1,在加热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2,在封密容器3中设置有散热管4,加热管1和散热管4设置为与导热油装置连通,在封密容器3上分别设置有限压阀5和调压阀6,封密容器3设置为通过调压阀6与碳化罐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1设置为四个并沿在液相二氧化碳储罐与封密容器3的连通管道的周边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管4设置为S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8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