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8304.X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吴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02;F02M35/16;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轻型 卡车 空气滤清器 气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型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
背景技术
空滤器出气管是连接汽车空滤器出气口与增压器进气口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进气负压及进气量。
传统空滤器出气管结构采用橡胶软管结构连接或采用软管-钢管-软管的结构形式连接,轻卡车型上使用较多的空滤器出气软管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成型方便,但由于软管本身问题,在装配及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软管折弯变形、耐负压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发动机进气性能造成影响。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一种三维吹塑管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汽车行业中,此类管路特点是,管路主体为PP或PE塑料,可有效解决橡胶软管耐负压强度低、易变形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载货汽车传统空滤器出气管路性能差,装配困难等现状,提供一种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其特点是,包括空气滤清器出气管、缓冲胶垫总成和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空气滤清器出气管顺次地通过缓冲胶垫总成和第一固定支架与车架配合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出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和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气口。
优选的是,所述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包括由聚丙烯塑料和热塑性硫化橡胶制成的管体以及安装于管体上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括彼此固连的弧形板和支架板,所述弧形板用于向上托住所述管体并固装于所述管体上,所述支架板用于连接所述缓冲胶垫总成,所述弧形板通过预埋工艺预埋于吹塑模具内,并在管体吹塑成型时固装于所述管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支架边和第二支架边,该第一固定支架呈L型;
所述缓冲胶垫总成包括两个固定板和起缓冲作用的缓冲胶垫,其中,所述两个固定板分别位于缓冲胶垫的两端并与所述缓冲胶垫硫化在一起,两个固定板背向缓冲胶垫的表面通过固定螺栓和法兰面螺母分别固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支架板上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支架边上,所述第二支架边通过固定螺栓固装于车架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边上具有翻边结构,以对所述缓冲胶垫进行限位。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上具有起减震作用的环形波纹,所述环形波纹由热塑性硫化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空气滤清器出气管顺次地通过缓冲胶垫总成和第一固定支架与车架配合连接,装配可靠性强的同时,由于缓冲胶垫总成的缓冲作用,使得发动机的振动不会完全影响出气管的工作;
(2)出气管一体成型,并集成第二固定支架,减少装配工序,便于装配;
(3)出气管主体为塑料材质,重量轻;出气管主体为硬质材料结构,有效提高管路耐负压能力,提高性能;且出气管的进出气口处采用软质材料,便于装配打紧;
(4)出气管中间设置有波纹结构,波纹结构采用软质材料,便于缓冲振动及抵消误差;
(5)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设计,以便安装缓冲胶垫总成;并且,所述第一支架设计有翻边结构,用于对缓冲胶垫进行有效限位。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出气管总成在左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图1a和图1b中所示出气管总成安装于发动机主体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图1a中带有第二固定支架的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所示的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图2b中出气管的波纹段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d示出了图2a中第二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e示出了图2d中所示的第二固定支架的右视图。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轻型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总成中缓冲胶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1a中A向局部视图。
图3c示出了缓冲胶垫总成安装于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图4a所示的第一固定支架的侧视图。
图4c示出了缓冲胶垫总成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83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