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灯用LED光源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9496.6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1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章顺清;王正权;韦卫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顿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17/00;F21W131/4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灯 led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发出一种非完全对称的锥形光的矿灯用LED光源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矿灯用LED光源组,是由灯头内LED光源发光,通过反射器聚光后,形成一种中心有一定照度的聚光光斑,同时周边有一圈余光的完全对称锥形光。
利用矿灯作为工作照明的光,通常为了保证中心有足够的聚光照度,而使反射器有足够的深度,但这样又使得周围的余光范围变窄小了。
作为人体工学的要求,利用矿灯照明作为工作光源,例如在矿井或夜间状态,以聚光中心分界,垂直向上应不小于30°,垂直向下不小于60°,水平方向每边不小于45°,这样的非完全对称锥形光是比较理想的。
在同等功耗状态下,用现有的矿灯LED光源组,如果要兼顾垂直向下不小于60°的发光角度,势必做浅光杯,但这样又会降低中心聚光处照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矿灯用LED光源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灯用LED光源组,其主要用于矿井移动照明并能发出一种非完全对称的、满足人体工学的理想锥形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灯用LED光源组,它包括由主壳体、上盖和灯面玻璃组成的灯头外壳,所述的灯头外壳内安装有IC主控连接板,所述的IC主控连接板上连接有反射器,所述的反射器的中心处安装有与IC主控连接板电连的主要光源,所述的反射器的侧壁上安装有与IC主控连接板电连的辅助光源。
优选地,所述的主要光源的光照范围以灯体的聚光中心线为界并与聚光中心线: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均呈不小于45°的角度;所述的辅助光源的光照范围以灯体的聚光中心线为界并与聚光中心线:向下呈不小于60°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的IC主控连接板与反射器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反射器与主壳体、上盖及灯面玻璃之间的缝隙通过密封胶圈进行密封。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反射器的侧壁上安装有辅助光源,当同时点亮主要光源和辅助光源时,会发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要求的非完全对称的锥形光,即:在现有的矿灯用LED光源组发出中心聚光光斑的基础上,借助辅助光源发出的光,组合形成以聚光中心线为界:垂直向上不小于30°,垂直向下不小于60°,水平方向每边不小于45°;以此在同等功耗状态下,既能保持中心聚光的足够照度,又能实现非完全对称的锥形光以扩大发光角度,其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全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同时发光后,形成的余光光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原理图。
图中:1.主壳体,2.IC主控连接板,3.主要光源,4.辅助光源,5.反射器,6.密封胶圈,7.上盖,8.灯面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灯用LED光源组,它包括由主壳体1、上盖7和灯面玻璃8组成的灯头外壳,灯头外壳内安装有IC主控连接板2,IC主控连接板2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反射器5;在反射器5的中心处安装有与IC主控连接板2电连的主要光源3,在反射器5的侧壁上安装有与IC主控连接板2电连的辅助光源4。
同时,主要光源3的光照范围(即发光角度)以灯体的聚光中心线为界并与聚光中心线: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均呈不小于45°的角度;辅助光源4的光照范围(即发光角度)以灯体的聚光中心线为界并与聚光中心线:向下呈不小于60°的角度。
另外,在反射器5与主壳体1、上盖7及灯面玻璃8之间的缝隙通过密封胶圈6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IC主控连接板2、电阻R1、R2、R3和电容C1、IC是为主要光源3提供一种恒流驱动模式,电阻R5和二极管D1是为辅助光源4提供一种限流模式;当开关闭合后,主要光源3和辅助光源4会同时点亮,主要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器5形成中心聚光的光斑,并通过灯体在聚光中心线的周围形成一个超过45°的、具有一定光强的锥形光A;以此为基础,辅助光源4将在向下方向发射出一个不小于60°的锥形光B;由此,通过两个光源发出的光的组合,形成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非完全对称锥形光,在与现有矿灯LED光源组相当的功耗条件下,其既能保证中心聚光的足够照度,又能实现非完全对称的锥形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顿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顿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9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