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连接件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0459.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杨春辉;吕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Q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连接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连接件、天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射频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射频设备借由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无线信号使用射频技术,为了获取较好的通讯效果,有时候需要调节天线的方向,获取最佳的辐射角度。
目前的射频设备为了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很多使用外置天线,多使用同轴连接器将天线与射频设备连接在一起,以传输射频信号,同轴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导体、内导体外的介电材料(绝缘体)以及最外面的外接触件,外接触件部分起着如同轴电缆外屏蔽层一样的作用,即传输信号、作为屏蔽或电路的接地元件。但是同轴连接器在制备时一般会使用到铜等金属,加工成螺纹形式,这不仅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而且加工工艺复杂,在大批量生产时耗资源、耗时。在天线的大量使用中,同轴连接器的使用提高了天线的制造、安装成本以及带来的整体的射频设备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天线连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连接件、包括该天线连接件的天线以及相应的电子装置,通过使用天线连接件使得天线与电子装置的连接避免使用铜材料,降低了天线使用产生的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近似阶梯柱状,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 述连接件阶梯走向地贯穿所述连接件的一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一端的插头、位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的容置腔和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包括一能够阻止所述连接件绕所述阶梯走向的轴线转动的限制部。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了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呈圆柱状,所述环槽部分镂空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环槽镂空部分形成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容置腔所在端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由所述容置腔的部分腔壁向外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限定在所述容置腔内转动的最大角度为60-300°。
一种天线,包括天线主体和与天线主体相接的带有线孔的柱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柱面上设置了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设置了分割所述插接部为可弹性形变的两部分的窄缝。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穿过所述线孔与所述天线本体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述的天线连接件,所述插接部可转动的插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部配合限定所述插接部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转动角度,所述信号传输线经所述通孔、所述线孔与所述天线本体电连接。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外置于所述壳体的天线和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天线的信号传输线,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近似阶梯柱状,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连接件阶梯走向地贯穿所述连接件的一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一端的插头、位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的容置腔和限位部;所述壳体一侧面设置一插孔,天线主体和与天线主体相接的带有线孔的柱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柱面上设置了限位块;所述 插头可配合的插入所述插孔中,所述插接部可转动的插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部配合限定所述插接部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转动角度;所述信号传输线穿过所述线孔、所述通孔、所述插孔连接所述天线本体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呈圆柱状,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了环槽,所述环槽部分镂空所述容置腔;所述插接部柱面上设置了凸块;所述凸块卡入所述环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呈近似圆柱状,所述限制部为所述插头部分圆周面延伸出的一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上设置了至少一卡勾,所述卡勾卡接所述插孔边缘的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设置了定位块,插入所述插孔上对应的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设置了分割所述插头为可弹性形变的两部分的通槽,且所述通槽平行于所述平台的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由工程塑料制得,所述壳体为金属材料,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一导电连接辅件,所述连接辅件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外层导体线于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为机顶盒或路由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0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