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0567.4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2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贤亮 |
主分类号: | A47G23/04 | 分类号: | A47G2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饭桶 电热 恒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饭桶,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保温饭桶的结构一般包括桶体、桶盖、内胆和保温层,该类保温饭桶结构简单,能使桶内的饭菜得到一定时间的保温,不过该结构保温时间有限,随着时间一长饭菜仍然会变凉,特别是一些早上就带了便餐的学生、企业员工和外出郊游的人员,等饭菜放到中午就会变凉,就算再次加热味道、口感、营养都会相差很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对保温饭桶内的饭菜加热,使饭菜一直保持恒温状态,保证饭菜味道、口感、营养的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保温饭桶的桶体和桶盖,在桶体中设置保温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胆的底部与桶体底部之间设置发热电缆,所述的发热电缆为一根间隔盘绕在保温内胆的底部,在桶体壁上安装电源插座,发热电缆的两头从同一处伸出联接电源插座,所述保温内胆壁上设置温控继电器,温控继电器与发热电缆相联接,所述桶体与保温内胆之间有聚氨酯发泡剂层,聚氨酯发泡剂层对发热电缆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通过在保温内胆的底部与桶体底部之间设置一根间隔盘绕的发热电缆,发热电缆联接电源插座和继电器,当对电源插座通电后,电源插座对发热电缆通电,使发热电缆加热,发热电缆对保温内胆的底部进行加热,使保温内胆中的饭菜得到保温,当发热电缆加热到70℃左右时,继电器便控制发热电缆停止加热,避免饭菜过热,而当饭菜慢慢变凉到60℃左右时,继电器又再次控制发热电缆通电加热,使饭菜一直处于60℃—70℃之间的最佳温度,从而保证饭菜的味道、口感和营养免受破坏,在桶体与保温内胆之间有聚氨酯发泡剂层,聚氨酯发泡剂层对发热电缆得到固定,避免发热电缆变形或偏移,影响加热效果,并且聚氨酯发泡剂层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保温饭桶中的热量不易散发,保证效果更好,同时聚氨酯发泡剂层耐高温达150℃以上,避免发热电缆与塑料材料制成的桶体接触,避免发热电缆加热时烫坏塑料桶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所述保温内胆为不锈钢保温内胆,在不锈钢保温内胆外壁同时绕有发热电缆。发热电缆绕在保温内胆外壁上,保温内胆的底部和外壁同时加热,使其加热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间隔盘绕发热电缆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饭桶的电热恒温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保温饭桶的桶体1和桶盖2,在桶体中设置保温内胆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胆3的底部与桶体1底部之间设置发热电缆4,所述的发热电缆为一根间隔盘绕在保温内胆3的底部,在桶体1壁上安装电源插座5,发热电缆的两头从同一处伸出联接电源插座5,所述保温内胆3壁上设置温控继电器6,温控继电器与发热电缆相联接,所述桶体1与保温内胆3之间有聚氨酯发泡剂层7,聚氨酯发泡剂层对发热电缆4进行固定。通过在保温内胆3的底部与桶体1底部之间设置一根间隔盘绕的发热电缆4,发热电缆联接电源插座5和继电器6,当对电源插座通电后,电源插座对发热电缆通电,使发热电缆加热,发热电缆4对保温内胆3的底部进行加热,使保温内胆中的饭菜得到保温,当发热电缆加热到70℃左右时,继电器6便控制发热电缆4停止加热,避免饭菜过热,而当饭菜慢慢变凉到60℃左右时,继电器又再次控制发热电缆通电加热,使饭菜一直处于60℃—70℃之间的最佳温度,从而保证饭菜的味道、口感和营养免受破坏,在桶体1与保温内胆3之间有聚氨酯发泡剂层7,聚氨酯发泡剂层对发热电缆4得到固定,避免发热电缆变形或偏移,影响加热效果,并且聚氨酯发泡剂层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保温饭桶中的热量不易散发,保证效果更好,同时聚氨酯发泡剂层7耐高温达150℃以上,避免发热电缆4与塑料材料制成的桶体1接触,避免发热电缆加热时烫坏塑料桶体。所述保温内胆3为不锈钢保温内胆,在不锈钢保温内胆外壁同时绕有发热电缆4。发热电缆4绕在保温内胆3外壁上,保温内胆的底部和外壁同时加热,使其加热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贤亮,未经陈贤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0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氧化钼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