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行器球壳等温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0756.1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1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清;林健;陈修琳;吴小清;朱黎明;王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桦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21 | 分类号: | B21D26/021;B21D26/027;B21D3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4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等温 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锻造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飞行器球壳等温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天航空飞行器零部件生产中,在掌控最佳批量生产时间条件下,保证零件设计的战术工艺性能是基本任务。
在飞行器中,从金属消耗量观点来看,涉及各种几何形状的机体最多。这些零部件应当具有高的单位强度(破坏载荷与质量之比),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极大,有可能遭遇极大载荷。
在制造飞行器零部件中,广泛使用高强度钛合金TC4、BT14、BT20、BT23。这些合金具有高承压、质量小、高耐蚀寿命的特点。但是,由于材料高强度和低塑性,在压力加工条件下出现了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方向是在一定速度~温度条件下等温压力加工,这时变形材料显示粘塑性和粘性流动,能够在相对低的工艺力下材料产生更大变形程度而不破坏,以保证高的充形程度和零件的几何尺寸参数的精度。
用于承装燃料球壳、隔板是典型零件,其传统生产工艺是在压力机上多工序拉伸,工序间还要加热,或者在锤上模锻。
这些工艺存在问题是,由于存在残余应力零件的精度水平低,残余应力引起零件外形扭曲,为了后续工序,需要钳工对零件大量修磨,以为后续氩弧焊或电子束焊接作准备。在许多情况下,残余应力存在在原始毛坯和变形板材中,它导致零件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和变形不均匀性。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814371公开日2006~08~09,记载了一种钛合金球壳超塑成形方法,该技术将钛合金坯料放入下模中,电炉加热升温至成形的下限温度时进行保温,保温完成后液压机下压成形同时继续升温,至达到成形的最高温度时停止成形,一次循环结束;降温至成形的下限温度下50℃~80℃时开始升温,至成形的下限温度开始成形,达到成型最高温度时再停止成型,二次循环结束,如此经多次循环至成型完成;所述成型方法中,成型的温度范围为800℃~900℃且仅在升温过程中成型,温度变化幅度为100℃,成型速度0.6mm/min~1.0mm/min。可用于800mm以下不同直径,不同壁厚钛合金球壳的成型,利用该工艺方法为深潜器提供所需耐压球,成型的钛合金球壳内表面无需加工,外表面和顶部加工余量很小。该成形方法称为环境超塑性,但该现有技术需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反复升 温、降温,无疑会给模具带来温度变化应力,降低模具寿命;又因多次升温降温,从而降低生产率,致使制造成本高居不下;同时该技术实施过程中易在坯料表面形成又硬又脆的α壳,不仅降低产品精度,更会造成产品性能下降。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模锻体积变形,但由于其均不涉及稳定化热处理,致使工件中存在残余应力,它将导致零件的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和变形不均匀性,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对加热过程中坯料进行有效防氧化、防吸氢保护的操作,势必会影响产品最终性能,且现有技术得到的产品精度上也远远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飞行器球壳等温成形装置,制备得到更高精度且具有满足GJB2921~1997规范要求性能和变形参数的飞行器用球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球壳等温成形装置,该装置结构为相对称的上、下两部分且分别包括:模具、感应线圈、热电偶和通水冷却模座,其中:感应线圈设置在模具的外圈,热电偶设置在模具的内部,通水冷却模座与模具相固定。
所述的模具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模具中设有氩气管路,下部分模具中设有半球形等温成形区域。
所述的氩气管路的入口端位于模具的上部分外侧感应线圈上方;氩气管路的出口端位于模具的上部分正中且针对模具的下部分,该出口端包括出口孔以及与之相连的盘状凹腔。
所述的通水冷却模座内部设有冷却进水管和冷却排水管,其中:若干根冷却进水管以S形结构设置于通水冷却模座的上部分,对应若干根冷却排水管设置于通水冷却模座的下部分,通过将冷却进水管的入口端与水泵相连并与压力机同步输入冷却水,实现模具的降温。
所述的模具采用镍基合金IN100铸造,半球形等温成形区域采用电火花机床放电加工制成;模具的温度用设置于半球形等温成形区域表面的热电偶监控,实现平均变形程度保持在25%-35%,优选为3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述装置制备得到的飞行器球壳,该球壳沿着变形零件半径区域到球顶壁厚的变化:对钛合金材料为1.15~0.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桦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桦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0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