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光电复合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032.9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阮云芳;李闽刚;苏晓帆;陈锋;熊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光电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间,连接传导的微型光电复合缆,它能使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信号传输进入光通讯阶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电子元器件间的连接传导大都采用金属导线连接的方式,其中金属导线既承担元器件间的电力传输又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金属导线传输数据的量和速率有限,因此也大大限制了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交换速率。光纤传输相对于其它介质传输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带宽优势,通过光纤传输来取代目前USB、以太网络等所有的以铜缆作为传输的媒介,将LAN内的有线传输推动升级为全光纤架构,让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信号传输进入光通讯时代,推动光纤传输从以往以局端为主,普及到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将逐渐成为目前研究推广的主流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之间电力和数据传输的微型光电复合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外护套,其特征在于外护套内设置光电混合缆芯,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由绝缘导线和光纤单元绞合且经绕包层包覆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外包覆有编织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外护套为阻燃外护套,外护套的外径小于或等于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绝缘导线由金属导线外包覆绝缘层构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单元为紧套光纤、光纤或光纤带。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单元包覆在松套管内,松套管与绝缘导线相绞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绕包层为无纺布绕包层、铝箔绕包层或钢带绕包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编织层为芳纶纱或金属丝编织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紧套光纤或光纤为1-12根,所述的绝缘导线为2~10根,绝缘导线之间相互绝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作为传输链路中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环节,金属导线用于电子元器件间的电力传输,光纤用于数据传输,这将大大提高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交换速率;2、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力学和弯曲性能优良,非常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和产品间的连接传导,以及电脑硬件、元器件中的窄小空间;且使用方便,使未来光电子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在光电界面的运行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所示,包括有无卤阻燃外护套5,外护套内敷设光电混合缆芯,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由绝缘导线2和光纤单元1绞合成一体且经绕包层3包覆而成,其中紧套光纤为4根,绝缘导线为4根,绝缘导线由多股铜丝导线外包覆绝缘层构成,绕包层为无纺布绕包层,绕包层外包覆有编织层4,所述的编织层为金属丝编织层。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它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光纤单元1为光纤,有4根光纤套装在松套管内,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由1根松套管7、4根绝缘导线和填充绳6绞合成一体且经绕包层3包覆而成,绕包层为铝箔绕包层。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它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包括2根松套管和2根绝缘导线,每根松套管中含有2根光纤,松套管与绝缘导线沿周向交错布设,中间空隙添加填充绳6。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它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由1根松套管、4根绝缘导线绞合成一体且经绕包层3包覆而成,所述的绕包层为钢带绕包层,绕包层外包覆有芳纶纱编织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尚数码衣
- 下一篇:一种含夹层三轴试验试样制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