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护理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639.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8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达尔梦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08 | 分类号: | A61G7/008;A61G7/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电动护理床,适用于医院、家庭、疗养院、养老院等多种场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医院、家庭、疗养院、养老院等场合中,由于病人、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大部分时间需要躺在床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多在床边进行。目前所使用的普通护理床虽然可以从护理床功能通过一定方式转化成轮椅功能,但是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各种护理要求。例如,当瘫痪病人想要翻身时,需要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也就是说,瘫痪病人不能在护理床上自行完成整个翻身过程。长此以往,身体与病床长期接触的部分由于缺乏体内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而极容易产生痔疮等。此外,为了给病人翻身,还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护理床,包括床体框架,床体框架包括沿电动护理床的纵向设置的四个彼此铰接的支架,支架包括背部支架、臀部支架以及第一脚部支架和第二脚部支架,这四个支架还分别沿电动护理床的宽度方向分成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由电动机驱动的翻身驱动机构,左支架与对应的右支架相对彼此枢转。从而,睡床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变睡觉姿势,通过改变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与床的接触,达到改善体内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避免痔疮等相似病理的产生,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每一翻身驱动机构包括推杆和连杆,推杆由直线电动机驱动,并仅相对于其作直线运动,直线电动机设置成能相对于固定的床体框架枢转以驱动推杆移动,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右支架铰接,而另一端与推杆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每一翻身驱动机构包括推动块和连杆,推动块由相对于床体框架固定的直线电动机驱动以作水平直线运动,连杆一端的对应的左/右支架铰接,而连杆的另一端与推动块铰接,从而形成滑块连杆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每一翻身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连杆,驱动杆绕固定于床体框架的铰链由转动电动机来驱动,以绕与床体框架的纵长方向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连杆的一端与驱动杆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对应的左/右支架铰接。
或者,每一翻身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板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右支架铰接,而连杆的另一端处与驱动板上的凸起部套接,驱动板由转动电动机驱动以绕与床体框架的纵长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替代地,推杆和/或推动块是直线电动机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翻身功能的电动护理床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动护理床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翻身驱动机构处于伸出位置;
图2B是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动护理床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翻身驱动机构处于缩回位置;
图3A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动护理床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翻身驱动机构处于缩回位置;
图3B是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动护理床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其中,翻身驱动机构处于伸出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护理床的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电动护理床包括床体框架,该床体框架包括沿护理床的纵向分成的四个彼此铰接的背部支架4、臀部支架5以及第一脚部支架6和第二脚部支架7(每个支架均由网格状部构成,图1中仅示例地示出第二脚部支架的网格状部分),且这四个支架还沿护理床的宽度方向各分成彼此铰接的左右两个支架,即,背部支架4由背部左支架4’和背部右支架4”构成,臀部支架5以及脚部支架6、7也相似地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2-3阐释电动护理床的翻身功能。
为了实现稳定可靠的翻身,即,使左支架与右支架能相对彼此枢转,电动护理床采用了分别用于背部支架4、臀部支架5以及第一脚部支架6和第二脚部支架7的四个翻身驱动机构。在图2-3中示意地示出用于背部左支架4’和背部右支架4”的示例性翻身驱动机构40’和40”,其中,较佳地对称布置翻身驱动机构40’和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达尔梦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达尔梦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6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