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挂弹簧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811.9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江;陈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1/20 | 分类号: | B60G11/2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挂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挂弹簧座。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动态的震动,汽车速度越快这种震动越大,一般人们会在汽车上设置减震弹簧来吸收这些震动,从而使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现有的汽车的后部一般设有后悬挂扭力梁,后悬挂扭力梁上设有纵臂,纵臂一端与汽车副支架安装配合,另一端与减震装置配合安装,减震装置的中的减震弹簧一般安装在悬挂弹簧座上,现有的汽车的弹簧一般简单的设置在弹簧底座上,没有特别对弹簧的固定作出额外的保护,减震弹簧在汽车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容易移位,从而影响汽车的减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固定减震弹簧效果好的汽车后悬挂弹簧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悬挂弹簧座,包括弹簧座底座和设置在弹簧底座上的上盖,所述的弹簧底座和上盖形成供减震弹簧放置的弹簧空腔,所述的弹簧底座靠弹簧空腔的一侧设有弹簧限位下座,所述的上盖靠弹簧空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弹簧限位下座位置相应设置的弹簧限位上座,所述的弹簧限位下座的中部设有下观察孔,所述的下观察孔的孔壁设有向弹簧空腔翻边的下限位翻边,所述的弹簧限位上座与下限位翻边位置相应处设有上观察孔,所述的上观察孔的孔壁设有向弹簧空腔翻边的上限位翻边,所述的上限位翻边朝弹簧空腔内延伸,所述的汽车后悬挂弹簧座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汽车后副车架安装配合的套管,另一端设有与汽车控臂安装配合的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限位下座的外沿向弹簧空腔方向延伸的护边。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可以对弹簧的外侧也进行限位保护,对弹簧形成双重固定和保护,弹簧固定更为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底座和上盖形成的弹簧空腔呈梭子形,所述的弹簧限位下座和弹簧限位上座设置在弹簧空腔中空间最大处。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弹簧空腔内其他未设置弹簧的位置处所占的空间小,可以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悬挂弹簧座所占的空间,从而可以提升汽车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加强板。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上盖由于弹簧的弹性抵压的作用力,在长期使用下及其容易造成疲劳损坏,设置加强板后,可以增强上盖的强度,延长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悬挂弹簧座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上设有若干减重孔。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可以有效降低上盖的总重量,从而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悬挂弹簧座在弹簧空腔内设置弹簧限位上座和弹簧限位下座,从而对减震弹簧进行限位保护,避免减震弹簧在汽车高速运行时移位,影响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是一种汽车后悬挂弹簧座,包括弹簧座底座1和设置在弹簧底座1上的上盖2,上盖2上设有加强板3。上盖2上设有减重孔21。弹簧底座1和上盖2形成供减震弹簧放置的弹簧空腔4,弹簧底座1靠弹簧空腔4的一侧设有弹簧限位下座5。上盖2靠弹簧空腔4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弹簧限位下座5位置相应设置的弹簧限位上座6,弹簧限位下座5的中部设有下观察孔51,下观察孔51的孔壁设有向弹簧空腔4翻边的下限位翻边52,弹簧限位上座6与下限位翻边52位置相应处设有上观察孔61,上观察孔61的孔壁设有向弹簧空腔4翻边的上限位翻边62,上限位翻边62朝弹簧空腔4内延伸,汽车后悬挂弹簧座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汽车后副车架安装配合的套管7,另一端设有与汽车控臂安装配合的安装孔8。
弹簧限位下座5的外沿向弹簧空腔4方向延伸的护边53。弹簧底座1和上盖2形成的弹簧空腔4呈梭子形,弹簧限位下座5和弹簧限位上座6设置在弹簧空腔4中空间最大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悬挂弹簧座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的后悬挂弹簧座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均是供减震弹簧放置,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悬挂弹簧座增设了在弹簧空腔4内设置弹簧限位上座6和弹簧限位下座5,从而对减震弹簧进行限位保护,避免减震弹簧在汽车高速运行时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