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缆拉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2047.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0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甲;张铭钧;殷宝吉;赵文德;徐建安;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电缆 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水下器械,具体地说是水下分离器械。
背景技术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水下设备。由于水下作业环境复杂,水下设备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为水下设备配备安全保障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采用的安全策略是,在水下设备发生危险时,抛弃设备的次要部分,而使重要部分依靠其自身正浮力浮出水面。通常,水下设备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不仅包括机械连接,还包括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等电气部分的连接,如配备有水下电动机械手的水下作业设备。因此,水下机电解脱装置在水下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海洋工程,2001年第19卷第2期刊登的《“探索者”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抛载系统的研制》的文章中设计的抛弃压载蓄电池装置,其电缆拉脱装置利用被抛弃蓄电池的自身重力将电缆接头拉开。由于电缆拉脱时需要克服O型圈与套筒之间较大的摩擦力,因此该装置只适用于负载较重的水下作业设备。
此外,涉及水下机械本体分离的抛载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0520097153.9,名称为“水下作业自救释放装置”的专利文件,采用电机和电爆管两重保险,实现可靠释放,但体积较大。涉及水下电缆分离的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0720153627.6,名称为“水下分离电连接器”的专利文件,只是电连接器本身的介绍,不涉及拉脱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次要设备与重要设备之间的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等电气部分的可靠分离的一种水下电缆拉脱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缆拉脱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动力轴、曲柄、连杆、插座板、插座套筒、脱缆套筒、脱缆轴套,曲柄连接连杆,连杆连接插座板,插座板与插座套筒相连,插座套筒可在脱缆套筒里往复滑动,插座套筒端部安装脱缆轴套,脱缆轴套上安装C型环,脱缆轴套旁安装用于放置电缆插头的插头套筒,插座套筒里安装电缆插座,动力轴与曲柄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曲柄、连杆、插座板、插座套筒、脱缆套筒、脱缆轴套组成电缆拉脱单元,电缆拉脱单元至少有两个、通过各自的曲柄连接动力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不用克服外界水压,所需分离力较小,此外,拉脱过程与被抛弃设备的自身重力无关,而是由曲柄驱动,分离可靠。
2、插座套筒可以在曲柄连杆作用下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可多次重复使用。
3、调整曲柄安装角度,可以对电缆拉脱的动作时序进行设定,以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4、当采用多个电缆拉脱单元时,可以实现多套电缆的依次拉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拉脱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拉脱结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2,动力轴2通过键6与曲柄8相连,曲柄8通过销轴7与连杆9相连,连杆9通过销轴11连接插座板10,插座板10通过螺钉12与插座套筒14相连,插座套筒14可以在脱缆套筒15里往复滑动,在插座套筒14与插头套筒21之间安装有脱缆轴套18,脱缆轴套18上装有C型环19。其中,电缆插座17通过螺纹与插座套筒14连接,水下电缆13与电缆插座17连接后与插座套筒14进行硫化密封,电缆插头20通过螺纹与插头套筒21连接,水下电缆22与电缆插头20连接后与插头套筒21进行硫化密封。插座套筒14和插头套筒21与脱缆套筒15之间通过四个O型圈16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所示,动力轴2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将插座套筒14推到右侧极限位置,此时C型环19复原,以至于C型环19卡住脱缆轴套18,脱缆轴套18卡住插头套筒21,当曲柄8驱动插座套筒14往回运动时,插头套筒21不能随插座套筒14一起运动,从而实现了电缆的拉脱,电缆拉脱结果如图2所示,由于插头套筒21与脱缆轴套18之间没有连接,所以插头套筒21将和次要设备一起被抛弃。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多个电缆拉脱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2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