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2582.2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石广远;刘卫东;刘美红;金治国;李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连杆 拔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机械系统的维修和调正工作参数的专用工具,是一种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某油田的某工区是重要的产油区。由于抽油机长期不间断运行,机体各部件承受多种交变载荷,易造成部件损坏,在进行抽油机维修(如换减速箱、曲柄销等)以及油井调参工作时,需要把连杆从曲柄销子上拔开,现场员工通常使用楔铁垫于连杆与曲柄销缝隙中,再用大锤砸楔铁或直接用大锤敲击连杆,这些操作方法,即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①、用垫斜铁的方法拆卸连杆时,在锤击楔铁,必需有人扶稳斜铁,否则斜铁容易被大锤震掉,这时如配合不好还容易把斜铁砸飞或砸伤人。这种锤击方法可造成轴承座局部受力不均匀,垫斜铁的部位由于受力过大,往往会从轴承座螺丝孔处挤断,造成曲柄销报废。
②、用大锤直接锤击连杆大头一端时,由于操作空间狭小,人不好站位,不易使用大锤,操作时很费力,还容易砸坏部件,如果操作时出现砸空,员工会因身体失衡,从平衡块和护栏上跌下来摔伤,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能方便地将抽油机连杆从曲柄销子上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包括受力爪、 十字支撑架、固定螺钉和顶丝,其特征在于:十字支撑架采用钢板焊接成十字形;十字支撑架有四个中心线相互垂直的力臂;在每个力臂上对称钻有螺孔,在螺孔内有顶丝;在每个力臂的端部悬挂有一个受力爪,受力爪与顶丝平行;受力爪为长方体形,下端有突出的爪;四个受力爪下端的爪相对;在受力爪的上端有螺钉孔,固定螺钉在螺钉孔内,固定螺钉将受力爪固定在十字支撑架的力臂上。
为了提高十字支撑架的强度,在十字支撑架的相邻两个力臂之间焊接有弧形的加强筋。
所述的受力爪上端有长方形孔,十字支撑架的力臂能穿入受力爪上端的长方形孔并悬挂在十字支撑架的力臂上。
简述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的使用方法:
步骤1:先将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十字支撑架上的四个受力爪调整到合适位置,挂靠在连杆大头上。
步骤2:根据连杆大头的外径尺寸,调整受力爪的位置,使四个爪扣住连杆大头内侧,再拧紧受力爪的调整螺丝。
步骤3:根据曲柄销端盖外缘的大小调整顶丝孔,使顶丝压在销子端盖的外沿边上,用扳手对角紧4条顶丝,这样连杆就被缓慢拔出来。
步骤4:当连杆大头快脱离曲柄销时,拧松顶丝和受力爪调整螺丝,将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卸掉,用撬棍就可以把连杆撬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借鉴了三爪拉力器工作原理,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结构设计。能轻松地把连杆从曲柄销子上卸下来。此工具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操作,实用性强。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曲柄销子损坏,并且实现卸连杆过程中安全操作,杜绝了违章。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受力爪,2-十字支撑架,3-固定螺钉,4-顶丝,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抽油机的连杆拔出器,包括受力爪1、十字支撑架2、固定螺钉3和顶丝4。
十字支撑架2采用钢板焊接成十字形;十字支撑架2有四个中心线相互垂直的力臂。每个力臂的长度350mm,宽度30mm,厚度16mm。在每个力臂上对称钻有两个螺孔(一个备用)。在螺孔内有顶丝4;在每个力臂的端部悬挂有一个受力爪1,受力爪1与顶丝4平行。受力爪1为长方体形,受力爪1上端有长方形孔,十字支撑架2的力臂能穿入受力爪1上端的长方形孔并悬挂在十字支撑架2的力臂上。受力爪1的下端有突出的爪。四个受力爪1下端的突出的爪相对。在受力爪1的上端有一个螺钉孔,固定螺钉3在螺钉孔内,固定螺钉3将受力爪1固定在十字支撑架2的力臂上。参阅图2。在十字支撑架2的相邻两个力臂之间焊接有弧形的加强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2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进行直接的加速度检测的主动减振器
- 下一篇:金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