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挂索式无人机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611.7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8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陈;任斌;王旭东;陈鹏;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索式 无人机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索式无人机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中小型无人机在军事侦察、目标搜索、中继通讯、航空摄影、气象减灾、森林防火、巡线和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中小型无人机的回收是影响中小型无人机普及的最大障碍。
现有中小型无人机回收方法要么对场地要求较高,要么回收可靠性差,容易毁损无人机,要么回收精度差。通常的做法有下面几个方法:
首先是轮式滑跑降落。通过飞行器自身控制降落跑道上并滑跑减速停止,该方法为最常规方法,该方法安全可靠,精度较好,但是需要专门的飞行跑道,这在实际小型无人机的应用环境中很难实现。通常中小型无人机的航时有限,无法利用专业跑道进行起降。
其次比较常见的回收方式是伞回收。伞回收展开非常方便,场地条件限制相对少,可靠性较高,但伞回收准确度较差,特别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在有风的情况下,回收的无人机会随风飘落,无法精确落入场地,并且一旦落地后如果没有及时让回收伞脱离飞机,会造成无人机被拖曳滑行,导致无人机机体受损。
再其次比较常见的回收方式是撞网回收。通过无人机飞向竖直的一道网墙,无人机依据引导,机头撞向网墙,并在撞上的一瞬间,机体机构锁住网墙,防止无人机掉落。网墙通过后移,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达到回收无人机的目标。该方式对场地要求很小,并且撞网能移动,从而可以在船上采用。但是,撞网的面积较大,展开较困难。该方法对无人机的机型也有限制,无法适用螺旋桨前拉式的无人机。同时,撞网的冲击巨大,容易导致飞行器突出物件,比如空速管、通讯天线、甚至机翼受到损伤。
如何为中小型无人机设计一种展开方便、精确度高、场地条件限制少并且可靠性高的回收装置和控制方法,成为中小型无人机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回收装置对场地要求较高、回收可靠性差、容易毁损无人机以及回收精度差的不足,提供一种挂索式无人机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挂索式无人机回收装置,它包括两个支撑装置、滑动固定装置、挂索、阻尼装置和接收装置,支撑装置竖直设置,滑动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的顶端,两个支撑装置互不接触,挂索滑动固定在滑动固定装置中,挂索的两端与阻尼装置连接,阻尼装置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后方,接收装置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前方;
所述的一种挂索式无人机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无人机上用于钩住挂索上位于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部分的钩。
优选地,所述的滑动固定装置为滑轮。
优选地,所述的滑动固定装置为滑槽孔。
优选地,所述的阻尼装置为配重袋,配重袋放置于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接收装置包括支座和网,网固定在支座上,网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的接收装置为气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钩钩住挂索,阻尼装置吸收无人机的动能,从而使无人机在很短的距离内速度下降到零,落到接收装置上;接收装置具有缓冲作用,能使无人机安全地落入接收装置中,保护无人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安装和布置简易,回收精度高,回收可靠性高,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支撑装置,2-挂索,3-钩,4-滑轮,5-滑槽孔,6-配重袋,7-支座,8-网,9-气垫,10-无人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材自动捆扎通用设备
- 下一篇:船舶下水横梁的套接式绑扎构件